从先秦到秦汉:中国农业文明的确立时期.doc

从先秦到秦汉:中国农业文明的确立时期.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先秦到秦汉:中国农业文明的确立时期

2007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讲义 ——中国古代史部分 华夏文明的勃兴——先秦 一、知识梳理: 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继尼罗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出现,我国以农业文明为主要特征的华夏文明勃兴,使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1、物质文明: (1)生产工具。夏、商、西周处于金石并用时代;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把我国推进到铁器时代。 (2)水利灌溉事业。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灌溉农田;出现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大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手工业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冶铸业有划时代的发展,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同时,青铜铸造工艺中的金银错技术、漆器工艺中的夹纻技术、酿造工艺中的用曲造酒技术等都是当时的新发明,并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 (4)科学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我国历法独具特色,如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体系,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壮大,其创造性的生产实践活动被大量记载下来,如《墨经》里面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关于光学的记载,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我国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学,如扁鹊被后代医家奉为“脉学之宗”,他开创的“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2、制度文明: (1)经济制度,这一时期主要是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西周实行井田制,与之相适应的是各受封诸侯国向周王缴纳“贡赋”;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各诸侯国如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确立起来,与之相适应的是按亩纳税、重农抑商等赋税制度和经济政策。 (2)政治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该制度逐渐瓦解,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如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之相适应,选官制度也发生变化,在夏、商、西周,王族、贵族等世袭爵位、官位,至春秋战国时期逐渐为军功爵制、诸侯国君任命等所取代(参见“商鞅变法”)。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 3、精神文明: (1)思想。在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其中,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子等思想家,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学。《诗经》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其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对后世文学有重要影响;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南方民歌的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其诗歌被翻译成多种文字,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先秦诸子的散文各有特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 (3)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青铜装饰从过去的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音乐也达到很高的水平。 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后,逐步建立起以华夏族为主体、以黄河流域中游为中心的政权;至商朝时期,已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周围还有一些属国。 (2)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西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使它成为一个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最终瓦解,相继形成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格局。在中原的华夏族外,四周还生活着其他民族,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方有越等。频繁的战争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二、重点精析 1、农业文明的发展 (1)中国古代以农业文明为主要特征的华夏文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主要标志是铁器时期的到来和牛耕的运用。 (2)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铁器的发明和应用,使夏、商、西周原有的制度和思想体系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至春秋战国时期,各种矛盾重重,当时的矛盾主要有诸侯国之间的(主要表现为争霸和兼并战争)、诸侯国国内君臣之间的(主要表现为对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的争夺)、官民间的(主要表现为如何有效地控制民众)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各诸侯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农业文明的各种表征在制度上基本确立。以商鞅变法为例: ①农本: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确立起来。 ②专制主义:强化君权,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这样废止了贵族政治,逐渐推行官僚政治;行连坐法,“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人身、思想控制。 ③中央集权: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与上述变化相适应,思想、教育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作为统治阶级一部分的“士人”,随着社会身份的下降,他们日益贴近社会下层,也把知识传播到社会下层。如:孔子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