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原创:论《赵氏孤儿.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创:论《赵氏孤儿

  [摘 要]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搬上电影银幕之后,学者们多从电影是否忠实于原著的角度入手,讨论文本改编的得与失,却忽略了电影作为现代技术的产物,它必然阐释的是现代的伦理价值,故文本改编实属必然。电影版《赵氏孤儿》的成功之处即添补了原作“内指性”的缺乏,将人物心理冲突向纵深处推进。但是由于过分地表现人物的冲突而没有把握住人物的主导性特征,从而带来了价值体系的混乱,这又成为电影改编的一大遗憾。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赵氏孤儿》;改编;内指性;扁平人物;圆形人物      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于2010年被搬上电影银幕之后,迅速地招来了各路学者褒贬不一的评价。许多学者从电影对原文本的改编入手,探讨电影《赵氏孤儿》的得与失,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是站在维护经典的立场上,目光多停留在导演在哪些方面没有尊重原著,却很少留意将这样一部古典作品搬上现代银幕的话,文本改编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事实上,电影作为现代技术的产物,不管它用逼真的影像反映的是哪一个时代的故事,它都必然阐释的是现代的伦理价值,否则就不会为它的受众所接受。故此,从古典到现代的时空跨度,也构成了现代导演进行文本改编的必然。   从冲突的外在性到冲突的内指性   钱钟书在他的《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悲剧》一文中提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时流露出这样的观念,即这出悲剧的悲剧冲突本可能更加强烈、更加内化,程婴的亲子之爱与牺牲的责任之间的“内心张力”(self-division)本可能更强有力地彰显出来,但是遗憾的是“爱与责任之间的张力并不是势均力敌的,很明显一种力量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另一种力量。程婴显然认为履行忠义之责而作出牺牲,比沉溺于亲子之爱更加正义”。故此,悲剧冲突的天秤是“向一方倾斜的”①。钱钟书敏感地意识到这出悲剧实质上是将悲剧力量外化为正义与邪恶的争斗,却没有内化为更为惨烈的内心冲突。忠诚、责任似乎过于轻易地就压倒了父爱,没有犹豫、没有不舍……如若剧作者再深一步地表现主人公“爱与责任”之间的心灵挣扎,恐怕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悲剧意味会更加惊心动魄。   从情节结构上看,纪版的《赵氏孤儿》仍然是一出简单的因果报应戏。剧本首先透过屠岸贾之口,介绍了故事背景。晋灵公在位时,信任的只有一文一武,文者即穿紫的赵盾,武者即穿红的屠岸贾。屠赵不和,屠常有加害之心。接着剧本为我们讲述了屠岸贾是如何加害赵盾以及一个个正义之士是如何不顾个人安危,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我们可以对情节做简单的分解:(1)屠岸贾先派??刺杀赵盾,??见赵盾乃国之忠良,触槐而死。(2)屠又以神獒害赵,扎一紫袍玉带的草人,训练神獒扑食草人腹中的羊心肺,并在灵公那里谎称神獒有辨别忠奸之能,神獒进殿见紫衣赵盾,扑过去便咬。(3)殿前侍卫弥提明慷慨相救,将神獒劈为两半。(4)赵盾乘车欲走,可屠岸贾早已在马车上做了手脚,赵盾曾救过的饿夫灵辄冒死相救。但赵家仍旧没有逃过以奸臣之名满门抄斩的厄运。(5)屠岸贾欲斫草除根,甚至连驸马赵朔的遗腹子也不放过。为救孩子,公主托门客程婴用药箱子将遗孤带出府邸,后自缢。(6)将军韩厥奉屠岸贾之命把守公主府门,但韩厥不愿助纣为虐,放过了程婴和遗孤,并以自刎表忠信。??(7)屠岸贾听说遗孤被救,下令屠杀晋国上下刚出生的小儿。程婴投奔公孙午臼商量救孤与救晋国小儿的事宜,程婴献掉包之计――以自己的亲生儿子顶替赵家的孩子。(8)在争论谁与“假遗孤”同死一节,公孙午臼以自己年逾七旬,不足以抚养遗孤长大成人为由,毅然赴死。(9)程婴因“出卖”公孙而背负骂名,无奈投奔屠岸贾。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收为义子,赵孤长大之后得知真相,向屠岸贾报仇。从故事的情节分解中,首先跃入我们眼帘的就是组“死士”的群像。从??、弥提明、公主、韩厥到公孙午臼,再到程婴之子,这些人都间接或直接地、主动或被动地为赵氏孤儿的存活铺开了一条血路。用诗人叶匡政的话说“每当有一个人慷慨赴死,正义在世间就多了一份存在的希望”②。的确,赵氏孤儿在这里正象征着“正义”,他不活下来,“正义”必将被埋葬。   但是我们要知道纪版的《赵氏孤儿》是符合中国古典戏曲程式化特征的。如果把上述情节原封不动地移植到现代影视艺术中,恐怕会带给现代观众困惑与不解。假设在电影《赵氏孤儿》里,韩厥仅仅为证明自己是“忠良之士”,即拔剑自刎,那么对于现代观众来讲,韩厥到底是大英雄呢?还是一个小题大做的神经病呢?还有,??放弃刺杀难道就只能去自杀吗?这不是对自己的草菅人命吗???、韩厥、公孙午臼都敢于为“正义”殉道,死得干净利落,他们都不惧怕死亡吗?他们对于生命就没有留恋与惋惜吗?程婴大义凛然,难道他就有权利决定自己儿子的死活吗?我们可以看到,这都不是中国古典作家考虑的范畴,中国古典作家更看重的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理念及结果。孟子说:“生,我所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