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单元 第3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单元 第3课

预习导引 1.背景 列强对华掀起瓜分狂潮 (1)德国强占________。 (2)俄国强占旅顺和______。 (3)法国强租________。 (4)英国租借“______”和威海卫。 2.表现 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1)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上清帝第六书》,产生重大影响。 (2)康有为主张学习______________,进行全面改革。 (3)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书籍。 (4)1898年春,康有为发起组织了________,保浙会等相继成立,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5)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 [深度点拨] 光绪帝支持维新派变法维新的原因 (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严重的危机形势的推动,使光绪帝不甘心做亡国之君。 (2)光绪帝企图借维新变法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利用维新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__》,宣布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被称为“__________”。 2.内容 (1)政治方面: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士民__________,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精简______,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等等。 (2)经济方面:京师设立____________,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开办______,采用机器生产;奖励__________;设立________________,鼓励商办铁路、矿业;改革财政,创办__________,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 (3)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______;在各地成立__________,在京师设立________,筹设铁路、矿务和医科等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______、学会;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4)军事方面:建立______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按______练兵,还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3.局限性 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等人先前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4.意义 (1)经济上:有利于中国______________的发展。 (2)政治上:有利于______________参与政治,初步动摇了______________。 (3)文化上:有利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 [名师点拨] 戊戌变法是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一场政治活动。救亡图存是其首要的历史使命。 【史料探究】 史料一 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国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保国会章程》 史料二 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光绪帝为此说:“会为保国,岂不大善?”下令将文悌革职。 ——《戊戌变法》全刊第二册 思考 (1)史料一反映了保国会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成立的?据史料一归纳保国会的宗旨。 (2)文悌代表哪一集团?其弹劾保国会的理由有哪些?据史料二指出光绪帝支持保国会的根本目的。 (3)据史料指出保国会的性质,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2)守旧势力。保国会会“乱国”,保百姓不保清王朝。维护清王朝统治。 (3)性质:保国会是维新派发动和组织的爱国救亡团体。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史论归纳】 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 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5.政治基础:无实权的光绪皇帝。 6.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 7.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 8.推动因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尤其是德国强占胶州湾。 【史料探究】 史料一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史料二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100多条。 光绪帝谕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