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 中国人的家教教科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训中国人的家教教科书“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人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源远流长。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流传至今的家训都属于名人家训,均为历代的优秀之作。从中国家训的历史血脉上看,其核心是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开,其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因此家训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家训堪称是先人留下的为人处世宝典。如果行诸文字,更是被许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拿来作为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中国家训历史的简略考察历经六大时期或许我们平常没有特别在意,说起家训似乎略略感到有些陌生。其实,稍稍梳理一下历朝历代的家训,我们却发现,很多家训原来似曾相识甚或那样熟悉。而且透过这些家训,我们还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家训兴衰沉浮的历史脉络。先秦时期,是中国家训的“起始期”。周公首开中国家训先河,他的《诫伯禽书》就是先秦家训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熟知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话,赞的是周公勤勉谦恭、求贤若渴的品格,说的却是周公训诫其子伯禽的事。成王要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时特意强调:“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是周成王之叔,因成王年少即位,他尽心尽力辅政成王,礼遇天下贤能,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以自己“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亲身实践,告诫儿子怎样去选贤任能、治国理政,可谓语重心长。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家训的“发展期”。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文献开始出现,通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完善,家训中的许多基本概念逐步形成,传统家训开始形成体系。这一时期,许多家训名篇及其演绎的家训故事传为美谈。西汉太史令司马谈的家训《命子迁》成就了其子司马迁的历史巨著《史记》,于是便有了“没有《命子迁》,就没有《史记》”的说法;三国蜀相诸葛亮既有《诫子书》,又有《诫外甥书》,于是这位“智慧化身”的“双诫”也被人们视作他的“家训智慧”;南北朝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传统家训的集大成者,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广为征引,反复刊刻,有人赞叹“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虽然把《颜氏家训》看作是“家训之祖”显然有失准确,但《颜氏家训》的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真正走向了成熟。今天我们时常看到听到的诸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等等这些名言警句,都出自《颜氏家训》,可见其影响之大之深之远。隋唐和宋元时期,是中国家训的“繁荣期”。这一时期,家训在进一步成熟的过程中走向繁荣。韦世康家训、唐太宗的《帝范》与《诫皇族》、欧阳修的《诲学说》与《与十二侄》、包拯家训、朱熹的《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等,百花齐放,各有特色,蔚成了中国家训的壮观景象。在这些家训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当属包拯家训和《袁氏世范》。北宋时的包拯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以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著称于世,他的家训只有37字,却字字千钧,掷地有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其人其训,跃然碑上,让人肃然起敬。南宋时的袁采,虽只是个小县令,但他同样以廉明刚直著称于世,而且很重视教化一方。他撰写的《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家训著作,被称为“亚训”,传世之后,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将它奉为至宝。明清时期,是中国家训的“鼎盛期”。明清两代撰写家训的风气更浓盛,家训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以往,内容也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领域更为扩大。既有一般的家训,也有专门训诫商贾的家训;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等等。中国家训的发展历史由此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的家训代表作有庞尚鹏的《庞氏家训》、袁黄的《训子言》、姚舜牧的《药言》、杨继盛的《杨忠愍公集》、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李毓秀的《弟子规》等。这其中的《朱子家训》和《弟子规》,堪称明清家训的扛鼎之作。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用一生教授乡里的实践撰成《朱子家训》,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而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的《弟子规》虽只有360句、1080个字,却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

文档评论(0)

Jermain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