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一)语文试题.doc

首发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一)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首发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一)语文试题

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试题(一) 语 文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如果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进行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华价值观特别强调义务先于权利。换言之,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而中华价值观特别是儒家价值观则更强调义务的优先性。 ?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强调义务为先,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他认为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盛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其弊甚多,而中国则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他说:“人生必有与其相关系之人,此即天伦;人生将始终处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此即伦理。亲切相关之情,发乎天伦骨肉;乃至一切相关之人莫不自然有其情,情谊所在,义务生焉。父义当慈,子义当孝。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至一切相与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而以对方为重,近世之西洋人反是,处处形见其本位主义,一切从权利观念出发。” 梁漱溟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别强调义务感。这种义务感是开放的,从家庭可以放大到宗族、社区,再到郡县、国家、天下、宇宙。以义务为基本取向的德行不强调张扬个人权利,而主张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履行自己肩负的责任。这种义务取向特别表现为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他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中国则是义务为主,强调尊重对方,“从个人本位出发则权利的观念多,从尊重对方的意思出发则义务的观念多。” 在现代社会,个人生存发展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当然也为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权利是最重要的价值,或社会价值观仅仅为个人权利提供支持。在价值和伦理问题上,权利话语和权利思维是有局限性的,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权利话语往往联系着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权利优先态度,其基本立场是把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认为个人权利优先于集体目标和社会共善。在这样的立场上,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都很难建立起来。个人权利优先的主张过分强调保障个人的自由,而忽视促进个人对社会公益的重视,不能正视社会公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因而对于现代社会健康运行来说弊大于利。 《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华价值观强调义务优先,是相对于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强调个人权利而言的。 B.在梁漱溟看来,西方一直盛行个人主义,形成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因而其流弊甚多。 C.尽管个人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认可,也为社会价值观所承认,但它决非最重要的价值。 D.个人的德行如以义务为基本取向,就不会张扬个人权利,而会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前三段将中西方价值观并举而论,突出了中华价值观中义务优先的观念。 B.文章大量引用梁漱溟的话,暗示西方过分强调个人权利的价值观导致了西方人的自私。 C.文章采用引证法:第二段明引,使论述富于说服力;第三段暗引,使论据富于概括性。 D.本文既从理论层面详论中西方价值观,也对现实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很有指导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伦理关系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义务,有伦理关系的一切相关之人自然都应该互尽义务。 B.在对待自己与他人关系上,中华价值观主张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强调尊重对方。 C.若个人利益优先的价值观占了上风,那么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就很难建立起来。 D.当今,众多问题产生于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此价值观有损于社会健康运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 西魏的微笑 薛林荣 麦积山石窟第四十四窟,西魏造像,距今约一千四百七十年。 石窟中主佛高约一点六米,水涡纹高肉髻,结跏趺坐。举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作“释迦五印”之一的“无畏印”;左手下垂膝前,作“与愿印”。舒指仰掌间若有甘露流焉。鼻梁高而修直,额头宽广。通肩袈裟自然下垂,衣褶如花朵般盖过双膝,覆于佛座前,比重几乎占到了整座雕塑的一半,质感厚重,线条飘逸,层次分明,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佛坐姿势极为沉静,衣褶的曲线却动感十足,其雕刻之精妙,光影之分配,开北朝造像之新境。这显然是西魏泥塑的巅峰之作,也是北朝石窟造像中的至尊之作。特别令人惊叹的是,这尊佛长眉入鬓,眼光下垂,细而长的眼角和微翘的嘴角流露出深情的笑意,慈悲庄严中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mccpppo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