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作物管理作业.PDF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管理作业

第十一章 作物管理作業 作物管理作業主要減少雜草競爭,改良土壤物理化學性質,防止土壤流失, 病蟲害防治,達到作物增產提高品質的效果。 第一節 作物管理 一、中耕(cultivation or intertillage): 作物生長期間土壤因作物栽培變得緊密,且雜草滋生,將作物行株間進行耕 鋤作業,破壞極硬土壤及雜草的作業方式。 1.目的: (1)土壤空氣流通。 (2)增加土壤肥效的利用。 (3)除草、減少病蟲害。 (4)促進微生物繁殖。 (5)增加水分滲透,減少水分蒸發。 2.時間: 依作物種類、作物生長環境、土壤性質、勞力需求情形、栽培方式目的而定。 在播種後15~20行第一次中耕,以後每隔 7~10天再中耕一次,結莢、開花前或莖 葉最茂盛時行最後一次中耕。一般雨天不能中耕,雨後等土壤稍乾較為適宜。 初次中耕要深耕,最後一次要淺耕。深耕時水田要排水後進行,旱田要於下 雨前進行。 二、間苗(thinning): 因作物種類及使用勞力而異。一般以早行為宜,配合中耕。如果勞力充裕可 行2~3次。可將作物株間或播種溝內過多的苗株拔掉,以維持行株間的適當距離。 注意事項: 1.不可數苗一次拔除。 2.要保留健全且具優良性狀者。 3.拔前拔後皆要澆水。 4.初拔有病害者,第二次拔除不健全幼苗。 5.苗株間須保持一定距離。 6.早行為宜。 三、補植: 避免缺株,補植時間在幼苗出土後,移植2週後進行。秋植甘藷應於種植後三 星期補植;春植甘藷應於種植後一個月補 植,一般則用頂芽苗或雙芽苗較適宜。 四、培土(banking) 培土是於作物生長期間以土壤覆蓋作物根部之作業。培土的需要與否視土壤及 勞力供應而異。深耕性的作物,假如表土不深,植溝較淺,雨季中又有颱風與暴 雨,若勞力充足時以培土為佳。 作物生長期間通常培土需1~3次,培土高度因作物種類而異; 甘蔗培土高度為25~35 cm。禾本科植物產量受到有效分蘗的影響,第一次培土 促進有效分蘗,最後一次抑制無效分蘗,高度不超過下方節位。 培土優點: 1.增加根系發達,避免裸露,減少倒伏。 2.保持土壤水分及養分,增加產量。 3.保持土溫。 4.促進排水促進微生物繁殖。 5.健化植株。 6.抑制雜草。 7.提高作物收穫品質。 作物栽培在貧瘠土壤或不施肥料者不須培土。粘重土壤及排水不良土地進行 培土,可排除積水。撒播栽培的作物不能培土,條播及點播的作物於第二次及以 後中耕時將土覆於根際。 五、灌溉(irrigation): 1.灌溉的目的: 可使耕地的面積達到擴充,並可供應作物生長所需水分,改良土壤性質進而 使作物產量增加。 2.灌溉的原則: 灌溉水應適量供給,灌溉水的分布力求平均,且灌溉時期適當。 3.灌溉的方法: 因作物種類栽培方式坡度及地型土壤性質水源供應而定,通常有噴灌法、溝 灌法、漫灌法及地下灌法等。 一般水田灌溉有放流灌溉、間段灌溉及輪流灌溉三種。而旱田灌溉方法有地 面灌溉法、地上灌溉法及地下灌溉法。 灌溉可供應作物生長所需水分、養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可防止雜草、病 蟲害、灌溉後立即排水,可洗鹽,調節土溫。 4.灌溉注意事項: (1)供給適當水分: 注意灌溉水量、作物需水量、降雨量多寡。 (2)田間灌溉分布均勻: 坡地處行噴灑灌溉。平地處避免局部淹水。 (3)灌溉時期適當: 進行灌溉時,必須先瞭解作物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