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三语文新步步高(广东版)二轮复习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2 第三章 熟读阅读核心知识.docVIP

2015高三语文新步步高(广东版)二轮复习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2 第三章 熟读阅读核心知识.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高三语文新步步高(广东版)二轮复习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2 第三章 熟读阅读核心知识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2 句子赏析题 (用时:25分钟 满分:23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鹧鸪天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请赏析“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两句。 答:  答案 运用拟人、拈连(顶真)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心中的惆怅无法排解的境况;首句抒情,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望远行 李 璟 碧砌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注]生。 注 二毛:指头发斑白。 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 答:  答案 辽阳征夫对月思乡,秣陵守妇砧上捣衣,虚实结合,传达出相思之情,并巧妙暗示季节的更替。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京 口 陆龟蒙 江干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注]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 宋帝: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请简要赏析“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 答:  答案 这一句运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手法,以茂盛生长的野草来反衬古渡口的空寂荒凉,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惋惜与无奈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菩萨蛮 贺 铸 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注]送。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  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注 樵风:典出《会稽记》,郑宏年轻时上山砍柴,遇一神人。他向神人请求若耶溪上“旦,南风;暮,北风”,以利于运柴,果如愿。故“樵风”指顺风。 赏析“一番新别离”在全词构思上的艺术特色。 答:  答案 “一番新别离”写的是下片梦中的别离,属于虚写,与上片所写现实中的别离,形成虚实掩映的关系。下片的梦境本应是上片别后“销魂不自持”的补偿,不料好梦易碎,补偿不成,反倒更添一层“别离”,这样就把现实中的别离苦况强化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具有哀婉欲绝的审美效果。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除夜有怀① 崔 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② 乱山残雪夜,孤烛③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④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⑤ 注 ①除夜:除夕夜。《全唐诗》题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②迢递:遥远的样子。三巴:古巴郡、巴东、巴西总称“三巴”,在今四川东北部。羁:寄居外乡。危:艰苦。万里身:指离家路远。③孤烛:一支烛。这里并非实指。④骨肉:谓至亲之人。僮:未成年的仆人。⑤那堪:哪能经得起。明日:第二天。岁华:岁序,年华。 (1)此诗颔联历来最为人所赞赏,沈德潜称之曰“名俊”。名者,名句也;俊者,情景真切也。这是为什么?(3分) 答:  (2)颈联虽然用的是诗中的家常话,但形成的表达效果却非常好,这是为什么?(4分) 答:  答案 (1)颔联写出了巴蜀之路和客中除夕夜的特点,看似寻常、平淡的语言,却写出了客中人共有的感触,充满了异乡漂泊之感,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具有普遍意义。 (2)诗人用的是有诗味、有诗趣的家常话,俗中有雅致,平中有波澜,且化用了前人“孤客亲童仆”,所创造出的意境是全新的,可谓“看似寻常最奇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