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高三语文新步步高(广东版)二轮复习第七章 训练7 古诗鉴赏
训练7 古诗鉴赏
温馨寄语 考场上做古诗鉴赏题最主要的是先读懂诗歌,要学会看标题,看正文,看注释,看题目,尤其要把正文仔细地“咀嚼”几遍,不可打闪电战。做题时,首先应注意的是思想感情,要会抓关键词语,尤其是对情语或诗眼要反复品读,注意作者抒情的方式和特点。做题的另一个重点是鉴赏表达技巧,无论是直接考还是间接问,准确判定所用的表述技巧最重要,为此,审题要看范围、看角度、看数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1)“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2)晏几道的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①比喻,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②反衬,以莺声之欢快,反衬人心之怅恨。③虚实结合,莺啼婉转,是实处着笔;主人公闺中寂寞,则是虚处命意。
(2)这首词抒写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闲愁,词情温和而优美。作者融情于景、以景衬情。上阕借细节和户外的“隔叶莺声”、室内“双纹翠簟”的衬景构成一幅和谐的闺中闲眠图,将闺中人独处空闺的闲愁融入这一景境中。下阕以花月状人,荷花带雨,如人带泪珠;新月弯弯,犹似愁眉。室内景物、户外景色相生,女主人公的容态与自然景致相映,组成了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将主人公的闲愁表现得深挚而婉转。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月寓怀[注]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注 这是《红楼梦》中一个穷书生寄居葫芦庙时,在中秋月夜酒后吟出的抒怀之诗。
(1)本诗非思乡之作,请根据诗作内容及穷书生的处境,简要概括穷书生的形象。
答: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曹雪芹笔下的这个人物是一个虽身处落魄之境(“身处逆境”“贫困潦倒”“不被重用”),但有才干、有抱负(“有野心”“名利之心极重”“对现实处境不甘心”“不甘久居人下”“野心勃勃”)的读书人形象。
(2)①托物言志。借万众仰看一轮明月来暗寓自己对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渴望之情。②烘托。以“人间万姓仰头看”烘托出十五圆月的皎洁、美丽。③描写。通过“仰头看”这一特定动作,写出了“圆月”对百姓的吸引力。④比拟。将月亮从地平线缓缓升起这一自然现象比拟为地平线将月亮“捧”出,形象描绘出一轮圆月冉冉而升的静美之态。⑤借代。以“万姓”借代万民,诙谐,俏皮。(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①
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②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③,人间直恁④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注 ①木樨:桂花。②水沉:沉香,这里指桂花香气浓郁。③宫黄:古代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④直恁:竟然如此。
(1)这首词的首句有什么作用?
答:
(2)这首词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桂花的?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
答案 (1)照应题目,点出“回忆”;写出少年的豪爽旷达;由此引出对吴江桂花的回忆(铺垫)。
(2)本词是从形态、色泽和香气三个方面来描写桂花的。主要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十里”“人间”“世界”等都极力渲染桂花香气浓郁芬芳。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严陵钓台[注]
张 继
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
客星沉夜壑,钓石俯春流。
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
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
注 严陵钓台: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当年隐居垂钓的地方。
(1)首联为何要选“清风”这一意象?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中间两联虚实结合,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①“清风”暗指严光的高尚风范,有“斯人虽去,遗风犹存”之意。②尾联揭露批判了时人难拒诱惑,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者比比皆是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拒绝高官厚禄、不求荣华富贵品行的敬佩与赞叹。
(2)①中间两联虚实结合,描写眼前景物是实,寄寓作者对严子陵美好品格的赞美是虚。②颔联表面写严陵钓台依山傍水、春流潺潺、星沉月落的景象,暗喻严光已如星辰坠落离开人间,其旧隐陈迹仍矗立江边,高风亮节像一江春水代代相传。③颈联表面写严陵钓台树木参天、飞禽翔集、鱼游浅底的景色,暗喻人各有志,择善而处,严光选择了洁身自好、垂钓隐居的生活。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题为“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全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寻找”的?
答:
(2)这首诗的颔联采用了什么手法写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届《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题点训练学案:第四章 散文阅读一.doc
- 2015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配套作业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doc
- 2015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配套作业第2讲 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魏晋.doc
- 2015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配套作业第4讲 中华文明的鼎革与停滞——明清.doc
- 2015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配套作业第3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doc
- 2015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配套作业第4讲 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年).doc
- 2015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配套作业第6讲 中国现代化新道路(1978年底至今).doc
- 2015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随堂讲义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doc
- 2015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随堂讲义第2讲 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魏晋.doc
- 2015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随堂讲义第2讲 晚清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doc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