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五)篇章结构
2012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五)、篇章结构
(四)、篇章结构
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有:
1.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2.曲笔入题
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诗歌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如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 思君此何极。” 作者先景语后情语,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式。
3.伏笔
伏笔是为下文行文所作的准备,有时和照应结合起来使用。有些诗歌开头的写景或叙事就是为下文抒情或议论埋下的伏笔。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歌开头写停泊的地方靠近酒家,就是为下文听商女唱《后庭花》埋下的伏笔。
4.照应
照应在古典诗歌中的运用可分为三类,即首尾照应、扣题照应、伏笔照应。下面就每一种照应类型在具体诗歌中的运用作简单的分析。
(1)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的情感。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2)扣题照应。即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这样使全诗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展开,主题明确,结构严谨。如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一首咏物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浓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暖独回”是“早”;颔联“一枝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照应标题,很有特色。
(3)伏笔照应。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5.卒章显志
诗言志,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要“首句标其目,卒彰显其志”。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加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6.以景结情
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览物”结“关合之情”。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7.铺垫
铺垫是指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如苏轼《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第一句是在写景,描绘了一幅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高三语文《核心考点》第二部分文言文考点(文言文必备)考前指导:筛选归纳信息要点,分析概括观点态度.ppt
- 2012高三语文《核心考点》第二部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文考点)考前指导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doc
- 2012高三语文《核心考点》第二部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文考点)考前指导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doc
- 2012高三语文《核心考点》第二部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文考点)考前指导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doc
- 2012高三语文《核心考点》第二部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文考点)考前指导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1.doc
- 2012高三语文《核心考点》第二部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文考点)考前指导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oc
- 2012高三语文《核心考点》第二部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文考点)考前指导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doc
- 2012高三语文《核心考点》第二部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文考点)考前指导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doc
- 2012高三语文《核心考点》第二部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文考点)考前指导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强化练习.doc
- 2012高三语文《核心考点》第二部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文考点)考前指导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
- 2012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八)典型例题.doc
- 2012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六)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doc
- 2012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四)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和表现手法.doc
- 2012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字音(一).doc
- 2012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字音(二).doc
- 2012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文言文阅读(七)【考点模拟演练】.doc
- 2012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文言文阅读(三).doc
- 2012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文言文阅读(二).doc
- 2012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文言文阅读(五) 【感悟高考真题】.doc
- 2012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文言文阅读(六)【考点模拟演练】.doc
最近下载
- TCQAE.32025信息技术生僻字处理第3部分服务机构要求.pdf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案(本科).doc
- TCQAE.22025信息技术生僻字处理第2部分业务系统要求.pdf
- TCQAE.12025信息技术生僻字处理第1部分软件产品要求.pdf
- 《信息技术 生僻字处理要求 第 3 部分:服务机构》.PDF
- 《信息技术 生僻字处理要求 第 2 部分:业务系统》.PDF
- 国际结算(史燕平)第三章 国际结算方式--汇款方式与托收方式.ppt VIP
- 《信息技术 生僻字处理要求 第1部分:软件产品》.PDF
- 2025年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50).docx
- 国际结算中的票据.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