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32 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难点32 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此类试题的难度主要在于:①以有关文学鉴赏知识和能力为基础,②结合试题要求把握好下笔的角度,③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案要点。
●难点磁场
[试题](文见“难点31”“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部分)
1.(★★★★)作品将“父亲”放在“新年”中描写,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
答:
2.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篇首《中学生》约稿并非闲笔,它与篇末“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等文字遥相呼应,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B.第③段“是的,自从我能记忆起……居于最前列”一句,有承接过渡的作用,从而使文章的时空转换严谨自然。
C.第④段“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往来如鲫”的描写,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突出“我家”怡然自乐的生活景况。
D.父亲紧皱眉头踱步与毕恭毕敬地跪拜祖先遗容,灯节的热闹气氛与父亲的悲怆音调等对比描写,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
E.作者的文笔十分朴实,而“父亲”的形象极其鲜明,作品的思想感情也非常深沉真挚,足见作者文字功底十分深厚。
●案例探究
[案例1](★★★★)(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
(1)第二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
(2)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请试作分析。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
知识依托:有关阅读知识,人称的特点与作用,文章结尾的特点与作用等。
参考答案:(1)指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破坏。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营造了一种与读者交流的情境和氛围。
(2)①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②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也可答“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的地位的思想”。
错解分析:答案答不到要点上,或较空洞,不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
方法技巧:对于某种写作手法的作用,首先要了解这种手法的一般性特点与作用,然后在做题时要结合试题有关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鉴赏。
[案例2](★★★★)(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散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早已深入华夏子孙心坎里的知音的传说进行评说,表达了作者对获得知音的独特看法。
B.全文以“神往和渴求知音”为线索,以叙述和描写俞伯牙邂遇知音和艰辛学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揭示知音难觅但又可求的主题。
C.“我似乎瞧见他……滚滚流淌”一句,生动地描写出伯牙学琴成功后激动与喜悦的心情,也融入了作者学艺的切身体会。
D.最后一段以“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收尾,既与第一段神往和渴求知音的意思相呼应,又进一步阐释了第一段的内容。
E.第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形象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
知识依托:有关阅读知识,写作手法的特点与作用知识,文章结构知识,有关语言的特点与知识,对中国文化中“知音”这一内容的了解等。
答案:AE
错解分析:错选C,C项对原文关键语句的理解和赏析不当,“我似乎瞧见……”一句表现俞伯牙技艺成熟后倾情演奏的神态和情景,并非描写他“学琴成功后激动与喜悦的心情”。
方法技巧:此题为选择性题型,因此可把鉴赏与分析判断、推测等结合起来。D项中“又进一步阐释了第一段的内容”是不当的,推测的理由是:作为文章的结尾语句,一般不可能再对文中某一内容进行“阐释”,而往往有总结、点题的作用。
●锦囊妙计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纵观近年高考试题考生应注意以下“表达技巧”的作用:
第一、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精品学案:3.12《西西弗神话》.doc
- 2012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精品学案:3.9《劝学》.doc
- 2012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精品教案:1.1《归去来兮辞》.doc
- 2012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精品教案:1.2《贝多芬百年祭》.doc
- 2012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精品教案:1.4《逍遥游》.doc
- 2012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精品教案:2.5《装在套子里的人》.doc
- 2012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精品教案:2.6《华威先生》.doc
- 2012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精品教案:1.3《想北平》.doc
- 2012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精品教案:2.7《铸剑》.doc
- 2012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精品教案:2.8《变形记》.doc
- 2012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33 话题作文的立意.doc
- 2012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34 话题作文的标题.doc
- 2012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35 话题作文的选材现内容.doc
- 2012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37 怎样使文章深刻.doc
- 2012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39 怎样使文章有文采.doc
- 2012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38 怎样使文章丰富.doc
- 2012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4 成语使用辨析.doc
- 2012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40 怎样使文章有创新.doc
- 2012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5 病句辨析.doc
- 2012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6 歧义辨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