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全国通用) 考前三个月核心题点精练 课件:第一章 专题六 古诗鉴赏 十六.PPTVIP

2018届高三语文(全国通用) 考前三个月核心题点精练 课件:第一章 专题六 古诗鉴赏 十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届高三语文(全国通用) 考前三个月核心题点精练 课件:第一章 专题六 古诗鉴赏 十六

核心题点精练十六  多项选择题的设误点及对策 第一章 专题六 古诗鉴赏 2017年高考课标卷三套试卷均把古诗鉴赏第一道主观题改为多项选择题,且稍有难度。考生做题时失误率高,得分低。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研究命题者对此题的设误方法,找出相应的解题策略。 精练先做 精练点拨 精练再做 栏目索引 精练先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 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 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 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 乎把日月都遮蔽了。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追究诗人“支离”“飘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 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庾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 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E.这首诗处处运用对比手法,“东北”与“西南”对比,“三峡”与“五溪” 对比,“羯胡”与“词客”对比,展现了宏阔深远的时空,气象宏大。 答案 解析 √ √ 1 2 解析 D项对尾联理解有误,尾联庾信的典故是说他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而非因“没能少年成名”而“最萧瑟”。 E项“处处运用对比手法”错,题干中所举的例子是对仗,而非对比。 1 2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答案 (1)抒发了作者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 (2)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 (3)作者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失意之感。 1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①,风雨佛狸愁。季子②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③,直觅富民侯④。 注 ①鸣髇(xiāo)血污:鸣髇,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太子冒顿作鸣镝,射杀其父而夺位。此借指金主完颜亮被部属杀死。②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③射南山虎:《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④富民侯:《汉书》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落日塞尘起”开篇营造气氛,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下文“胡 骑”“汉家”对举,进一步写出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场面。 B.“谁道投鞭飞渡”一句,用以前秦苻坚南侵东晋投鞭断流却不免败亡的典故, 暗指宋朝军队虽规模宏大,却终究不堪一击,令人痛惜。 C.“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二句,正是词人自己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词 人以“季子”自比,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己任,意气风发的少年锐进之气。 D.“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写自己因倦于宦游,意欲归隐田园,植橘置 产。表达了词人辗转官场,经历沧桑后,归于恬淡,独善其身的出世之心。 E.全词上片颇类英雄史诗开端,下片转而表达了壮志消磨之悲,多处用典故寄 寓情志,颇见雄豪之气,体现了辛词一贯的风格。 答案 解析 √ √ 3 4 解析 B项用苻坚的典故,是借此比喻金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暗示其最终的败绩。(可结合下文“鸣髇血污”的注释、“风雨佛狸愁”的含意理解)。 D项“归于恬淡,独善其身的出世之心”不准确。只要联想词人“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句,不难体味这里隐含的无奈、自嘲及悲愤的复杂情绪。词人一心为国,希望能效力沙场,而朝廷无能,力不能伸,欲归隐却仍心系国事,说“欲去”而又不忍去,正表现出词人内心的矛盾。 3 4 4.请简要分析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答案 (1)少年时意气风发、立志报国的壮志豪情。词人以“季子”自拟,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欲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豪情。 (2)欲归隐却仍心系国事的矛盾心态。词人“欲去江上”种橘置产,劝友人不要效仿李广南山习射,只须谋“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