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节 平面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节 平面设计.ppt

(2)组合要求: 圆曲线半径之比以满足R2/R1 =0.2~0.8为宜; 两圆曲线的间距,以D/R2=0.003~0.03为宜,(D为两圆曲 线间的最小间距)。 5.凸形 (1)定义:两段同向缓和曲线之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形式(圆曲线长度为零) (2)组合要求: 凸形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规定。 (3)适用条件 只有在路线严格受地形、地物限制处方可采用凸形。 6.复合形 (1)定义:将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线形。 (2)组合要求: 复合形的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以小于1:1.5为宜。 (3)适用条件 复合曲线在受地形条件限制,或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设计中可采用。 7.C形 (1)定义: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即连接处曲率为0,半径为)的组合线形。 (2)适用条件 C形曲线仅限于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路线严格受限制时方可采用。 第六节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本表全面地反映了路线的平面位置和路线平面线形的各项指标,它是道路设计的主要成果之一。 二.逐桩坐标表 高等级公路的线形指标高,表现在平面上是圆曲线半径大,缓和曲线较长,在测设和放样时须采用坐标法,方能保证其测量精度。所以计算一份“逐桩坐标表”是十分必要的。 例1 单交点基本形曲线计算 已知:某弯道,JD5的桩号为K4+650.56,R=300m;ls=60m,α=35°00′,试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解:曲线要素为: 曲线主点桩号计算如下: JD5 K4+650.56 -Ts 124.74 ZH K4+525.82 +ls 60.00 HY K4+585.82 +Ly 123.26 YH K4+709.08 HZ -Ls/2 121.63 QZ 3.11 JD5 +ls 60.00 K4+769.08 K4+647.45 +Js/2 K4+650.56(校核无误) 双交点曲线计算多用解虚交三角形的方法 如图,A、B为辅助交点,AB为基线长,V为虚交点,AVB为为虚交三角形,求出边长a、b后即可求出TA、TB。 由正弦定理: 式中:a、b——虚交三角形边长,cm; AB——辅助交点间距,及辅助基线长,实测求得,m; αA、αB——辅助交点转角,实测求得; TA、TB——辅助交点至曲线起、终点距离,m; α——路线转角, α= αA+αB。 则 三.路线平面设计图 1.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测绘范围 ⑴.比例尺: ①.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的方案研究与比选,采用1:50000或1:10000的比例尺 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一般常用的是1:2000,在平原微丘区可用1:5000。在地形特别复杂地段的路线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可用1:500或1:1000。 ⑵.测绘范围 路线带状地形图的测绘宽度,一般为中线两侧各100~200m。对1:5000的地形图,测绘宽度每侧应不小于250m。若有比较线,应将比较线包括进去。 2.路线平面图的内容 交点,各曲线主要点以及公里桩、百米桩、断链桩位置。对交点逐个编号,注明路线在本张图中的起点和终点里程等。 路线一律按前进方向从左至右画,在每张图的拼接处画出接图线。在图的右上角注明共×张、第×张。在图纸的空白处注明曲线元素及主要点里程。 3.公路路线平面设计图示例 1.确定半径的理论依据 二、曲线半径 1.确定半径的理论依据 2.最小半径的计算 3.圆曲线最大半径 ⑵.关于最大超高 考虑慢车甚至因故停在弯道上的车辆,其离心力接近0,或者等于0。因此 (3—3) fw ——一年中气候恶劣季节路面的横向摩阻力系数。 各级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大超高值 表3—1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二 三 四 一般地区 (%) 10 8 积雪冰冻地区(%) 6 城市道路最大超高值 表3—2 计算行车速度 (km/h) 80 60,50 40,30,20 最大超高横坡度(%) 6 4 2 1.确定半径的理论依据 二、曲线半径 1.确定半径的理论依据 2.最小半径的计算 3.圆曲线最大半径 1.确定半径的理论依据 2.最小半径的计算 ⑴.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