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徐姝娟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案例徐姝娟课件.ppt

护理安全风险案例分享 “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著名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张孝骞 你在工作中的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危害到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乃至生命。  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 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确保病人的安全,创造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  护理安全的内涵 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来自于药剂、器械、病菌对人体的伤害(身体安全) 二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以操作规程为典范 ,做好各种护理记录 ,从而避免来自于患者的医疗纠纷(法律安全)。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① 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警惕性 ② 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安全性 ③ 建立完善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④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错误发生 ⑤ 遵循感染的发生与医疗废弃物的规定 ⑥ 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 ⑦ 建立实验室“急危值”报告制 ⑧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压疮事件的发生 --都与护士相关 患者安全8大目标(2005年WHO世界患者安全联盟提出) 患者,女性,72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入院治疗,在住院过程中发生左心衰,给予紧急抢救,抢救过程中静脉输液部位发生渗漏,由于患者皮肤干燥,弹性差,拔针揭胶布时将皮肤撕破1*2厘米伤口,造成病人不满意。 案例二 揭胶布致皮肤破损 原因分析 1、没有爱伤观念。 2、未充分评估,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患儿家属发现患儿腕带处有明显红肿、压痕,遂报告医生,及时解除压迫,应用抗过敏药膏外敷,每日2次,更换另一种腕带。向家属解释取得谅解,第二天红肿处皮肤恢复正常。 案例三:腕带过敏及压迫引起红肿、压痕 原因分析: 1、患儿属过敏体质,对腕带材料过敏。 2、患儿肥胖,佩戴腕带过紧,造成压痕。 3、责任护士观察不仔细,未及时发现局部皮肤改变。 患者,女性,来医院门诊注射室肌肉注射,要求在单独注射室操作,因条件有限未能满足其要求,病人对此十分不满,投诉值班护士服务态度欠佳。 案例四:患者投诉护士服务态度欠佳 原因分析: 1、患者法律意识增强,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2、护士服务观念、服务意识消极,工作缺乏热情,与患者缺乏交流,不能尊重和理解患者需求。 3、区域布局不合理。 案例六:患者自杀 患者因胆道术后出血入院,因病情变化又转入ICU抢救,后病情平稳而家属不同意转回病房,强行回病房后由于家庭矛盾导致对病人心理支持不足,患者于6.6日晚上12点用氧饱监测线绕颈自杀,而家属由于过于疲倦而熟睡,浑然不知;所幸被当班护士巡视病房时及时发现,第二天晚上又用吸氧管自缢,又被当班护士及时发现。家属对于本事件不以为然,后与科主任沟通及家属沟通。 原因分析: 1、护士对患者家属支持能力评估不到位,迁就家属意愿 2、护士对患者心理评估不到位,未做到预见性防范。 3、对患者约束不到位 患者因脾切除术后四天,4月14日晚患者体温39.7度,医嘱予以药物降温,23:30分患者下床上厕所时不慎跌倒,头部头皮擦伤,有少量出血。经积极处理,头皮擦伤愈合,病人及家属也提高了防范意识。 案例八:发热病人跌倒 原因分析: 1、年轻护士对于术后高热患者未予以重视跌倒的风险评估,经验不足。 2、对患者及家属宣教不及时、不到位 。 病人,女,76岁,咳嗽、憋气及发热2个月入院。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肺心病及肺气肿。入院后由护士甲为其静脉输液。在病人右臂肘上3厘米扎上止血带,当完成静脉穿刺固定针头后,由于病人的衣袖滑下将止血带盖住,所以忘记解下止血带。随后甲有事,中途离去,交护士乙继续完成医嘱。乙先静脉推注药液,然后接上输液管进行输液。在输液过程中,病人多次提出“手臂疼及滴速太慢”等。乙认为疼痛是药物刺激静脉所致,并且因为病情的原因,点滴的速度不宜过快。经过6小时,输完了500ml液体,由护士丙取下针头,发现局部轻度肿胀,以为是少量液体外渗所致,未予处理。 案例九:止血带事件 静脉穿刺9个半小时后,因病人局部疼痛而作热敷时,家属才发现止血带未松解,于是立即解下并报告护士乙,乙查看后嘱继续热敷,但并未报告医生。止血带松解后4小时,护士乙发现病人右前臂侧有2cm×2cm水疱两个,误以为是热敷引起的烫伤,仍未报告和处理,又过了6小时,右前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