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doc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2)通过揣摩关键字句了解诗歌的形象。 3)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在人生中不断追求的意义与拼搏的精神。 难点:揣摩诗歌的形象。 (二)教学准备: 预习作业:掌握全诗的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用两个字概括诗中出现的最主要的形象,并且各用两三个词来概括这一形象给你的感受。 (三)、教学流程: 1.导入: (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进入了中学,也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我们也渴望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有一位哲学家曾把我们的一生比作一只在黑暗中飞行的飞蛾,偶然间闯入一间光明的屋子。对于它来说,光明只是短短的的一瞬,而后它终将飞入黑暗。那短暂的光明就是我们的一生,而生命之前与之后是什么样的,没有人知道。但是,哲人忘了,飞蛾可以为了那短暂的光明,义无反顾地扑向火焰,在那一刻,它成了一阵烟、一道灰,也成为了光明的一部分。为了追求光明,飞蛾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难道我们的人生就不需要追求了吗?难道我们就不需要那点亮漫漫长夜的一刻光明了吗?而这首诗就是一首关于追求、拼搏的诗。 2.检查预习: 1、齐读全诗,检查关键字词的读音。 2、请大家回答,全诗中最主要的两个形象是什么?你如何来概括它们给你的感受? 归纳:山——失望、封闭……(根据学生答案归纳) 海——希望、未来…… 诗人为何会把这样的感受赋予山和海呢? (学生回答。可以对比一些描写山与海的作品,如“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紫氏部)”《骑马下海的人》(叶芝),表现“山”与“海”的形象的不同) 3.分析意象: (学生回答) 提示: (1)山是诗人从小生活的地方,也是他所面临的现实,因此他渴望改变生活中早已习以为常的一切,因此才会给“山”“海”以不同的含义。 2)如果诗人从小生活在海边,没有走出去过,那么,那他也一定想象着海的那一边是什么?或者海岸远处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山——现实生活。(诗人用“隐秘”一词来形容现实的闭塞和自己对现实的反抗,用“铁青”一词来形容现实的冷漠) 海——新的人生(它会给你全新的人生,促使你去追求一个全新的生活。因此它是一粒小小的“种子”,最终会渐渐成长,如果北欧神话中的那棵巨树,在它的上面诞生了整个世界,给你一个全新的人生) 诗人渴望一种全新的生活,渴望经历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人生,但是,打破旧的生活绝不会一帆风顺,不可知的挑战与艰难在前方等待着他,需要什么才能坚持自己的理想?(拼搏)而这也是全诗的主体,诗的第二节表现的就是这种拼搏的精神。 4.体会情感,把握精神。 提示: (1)如果你想向父母要一件东西,你会怎么说?如何表现你的迫切?(重音,强调) 2)在诗句中,你觉得哪些词表现出诗人迫切的心情?找出来,强调重读。(“痴想”、“是什么”) 3)同样,如何表现诗人愿望遭遇无情打击时的痛苦?(依然是山,铁青着脸,零分)但是,表现失望的语调与表现迫切的语调应当一样吗?何处应当提高声调、加快节奏?何处应当降低声调,放缓节奏? 4)诗人放弃了吗?他如果表现自己的渴望?(“妈妈,那个海呢?”)如何表现出诗人的渴望? 5)在诗的后面,我们还能讲到这种渴望吗?(“枯干的心灵”)从“枯干”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迫切的愿望) /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学生自读全诗,划出朗读时应当突出的词语) 提示: (1)诗人如何突出自己不断地努力?(“一次又一次”“一座座”“夜夜奔来”“一次次”) 2)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连词“又”,许多叠词,如果我们把叠词去掉,语义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但是,大家再读一读,你觉得语义发生了哪些细微的变化?情感又有什么改变?(“是的,我曾一次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每夜奔来/又一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注意体会诗人对自己坚持不懈精神的强调,此刻的山就成为了一种生活的磨砺) 拓展:读北岛的《回答》节选,在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坚强的精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学生齐读全诗,重复最后两句) 5.升华拓展: 这种信心从哪里来? (自读课文,思考) 提示: (1)这是诗人幼年的梦想,为什么他终生不能忘怀?(不满足于现状,渴望改变) 2)“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一句中诗人为何强调“终”?(表现对未来的坚信) 3)“照亮”表达了什么感受?(对未来世界的憧憬,突出了自己的信心)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