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章节.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章节.ppt

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2)组合要求 ①S形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达不到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当A2 ≤200时, A1与A2之比应小于1.5。 ②S型的两个反向回旋线以径相连接为宜。当受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而不得不插入短直线或两圆曲线的回旋线相互重合时,其短直线的长度应符合下式规定: L≤(A1+A2)/40 ③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也不宜过大,以R1/R2≤1/2为宜( R1、 R2分别为大小圆半径, A1、A2分别为大小圆的缓和曲线参数)。 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3)S形曲线的计算 已知某公路有两个交点间距为D=328.912m,JD1=K5+250.14,偏角α1=49°15′17″(右偏),半径R1=200m ;Ls1 =70m ;JD2为左偏,α2=85°39′30 。要求:按S型曲线计算确定Ls2、R2,并计算两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计算步骤:(1)先根据α1、R1、 Ls1,计算T1; (2)T2=D-T2 根据S形的组合要求,假定Ls2 (3)用T2、LS2、 α2计算R2。 (4)检查R2是否符合S形的组合要求,如不能,重新调整计算。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3.卵形 (1)定义:两同向的平曲线,按直线—缓和曲线 (A1)—圆曲线(R1)—缓和曲线(AF)—圆曲线(R2)—缓和曲线( A2)—直线的顺序组合而成的线形。 卵形曲线 (四)圆曲线半径的运用 1.在适应地形的情况下应选用较大的曲线半径。 2.在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应注意: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最小平曲线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 2%~4%的圆曲线半径。 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圆曲线一般最 小半径的值。 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 线形。 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必须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 合。 每个弯道半径值的选定,应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地质、人工构造物及其他条件的要求,按合理的曲线位置,用外距、切线长、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控制条件反算并结合标准的要求综合确定。 (五)圆曲线的最小长度 至少要有3s的行程。 第四节 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之一。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规范》规定:除四级公路外的其它各级公路都应设置缓和曲线,另外,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可省略缓和曲线。 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3.超高横坡度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 4.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一、缓和曲线的作用 (一)缓和曲线的基本要求 可行性好:它的线形应符合行驶轨迹,它的几何特征应满足汽车轨迹的三条几何特征。 缓和性好:是指缓和曲线要有一定长度,如太短,驾驶员操作紧张,旅客不舒适,线形不协调。 计算方便,公式简单:便于在设计、施工中使用。 二、缓和曲线的基本要求、性质及采用形式 假定: 1.汽车为一刚体,转弯时汽车不变形,忽略弹性轮胎的变形。 2.左、右轮差别不计,只研究重心的轨迹。 3.转弯时汽车等速行驶,驾驶员匀速转动方向盘。 (二)缓和曲线的一般方程式 轨迹方程讨论: (二)回旋线的参数 1.定义:回旋线是曲率随着曲线长度成比例变化的曲线 2.基本公式: A回旋线参数,表示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A为长度量纲 3.回旋线的性质 (1).曲率按回旋曲线长度线性增大 A越大,曲率k越小,回旋线变化慢; A越小,曲率k越大,回旋线变化快. (2).所有回旋线都几何相似 回旋线的形状是相似的,单位回旋线的性质可以代表所有回旋线。 三、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及参数 (一)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1.旅客感觉舒适 2.超高渐变率适中 3.行驶时间不过短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缓和曲线最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