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 第六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二.pptVIP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 第六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 第六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二

专题二 高频文言虚词核心突破 以 【用法例释】 1.介词 (1)表原因。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在”。如: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依据、凭借、按照。如: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余船以次俱进。 (4)把、用、拿。如:a. 以为轮,其曲中规。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连词 (1)表示并列、修饰或递进关系,相当于“而”。如: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樊哙侧其盾以撞。 (2)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以致、以便。如: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b.莫不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3)和“上”“下”“东”“西”“往”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如:召有司按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3.动词 认为、以为。如:皆以美于徐公。 4.副词 通“已”。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为 【用法例释】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wèi)。 (1)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如:a.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b.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2)表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3)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4)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如: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5)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6)表被动关系,介绍出施动者,读阳平声(wéi),可译为“被”。有时与“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如: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wéi),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 面有疑问代词与之呼应,可译为“呢”。如:何故怀瑾握瑜, 而自令见放为? 3.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根据宾语的不同作不同的解释。 如:a.尔为尔,我为我。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斩木为 兵,揭竿为旗。 上述加点的“为”,应根据动词后所带宾语的不同,分别译 为“是”“形成”“当作”。 而 【用法例释】 1.代词,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如:某所,而母立于兹。 2.动词,表比喻,译为“如同,好像”。如:军惊而坏都舍。 3.副词,译为“就、才”。如:然则何时而乐耶? 4.连词 (1)表并列关系。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表修饰关系。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表承接关系。如: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4)表转折关系。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表因果关系。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6)表递进关系。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表假设关系。如: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 赵,必移兵先击之。 其 【用法例释】 1.代词 (1)代人,他,他的(他们的);代物,它,它的(它们的)。 如:a.秦王恐其破璧。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2)代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指你、你的。如: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4)相当于“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这、那或这个、那个。如: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2.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如:其真无 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假如”“如果”。如:其如是, 孰能御之? 3.副词 (1)表示推测语气,译为“大概”“或许”。如:圣人之所 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如:尽吾志也而不能 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表示祈使,译为“还是”。如:吾其还也。 之 【用法例释】 1.代词。 (1)第三人称,可代人、代事、代物,译为“他”(他们)“它”(它们)。如:a.徐公来,孰视之。b.燕、赵、韩、魏闻之。c.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上述三句里的“之”,分别代人(徐公),事(齐国修明政治的情形),物(酒)。 (2)第一人称,可译为“我”。如: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些”。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动词,相当于“往”“到”。 如: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吾欲之南海,何如? 3.助词,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词(名词)之间,可译为 “的”。如: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一人之心,千万人 之心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