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pptx

2019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2- 1 2 3 考情分析 1.(2017课标全国Ⅱ,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答案 解析 -3- 1 2 3 考情分析 名师点评对教科书进行合理地拓展和延伸是高考命题的基本策略,基于新的材料情境作铺垫的拓展和延伸,使试题更显新意,有利于考查历史学科的多种思维能力。如解答上题,就需要依据明朝宦官读书识字的制度变化来挖掘深层内涵,进而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4- 1 2 3 考情分析 2.(2016课标全国Ⅰ,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 解析 -5- 1 2 3 考情分析 3.(2014课标全国Ⅱ,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 解析 -6- 考情分析 1 2 3 -7- 一、汉宋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 (1)背景: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王国与中央矛盾激化,出现“七国之乱”。 (2)措施 ①汉景帝:武力平定“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军事、政治权力被收归中央。 ②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设置刺史制度,监察地方;酎金夺爵,减少诸侯国数目。 -8- 2.北宋解决藩镇割据问题 (1)背景: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后,需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问题。 (2)措施 ①收精兵:杯酒释兵权,剥夺统军大将兵权;编练禁军;设三衙和枢密院分掌统兵权和调兵权。 ②削实权:剥夺地方节度使和武将的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任知州,设通判进行监督。 ③制钱谷:设转运使,负责将地方州郡财赋大部上交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3)影响 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②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社会危机。 -9- 二、明清皇权的不断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丞相 ①原因: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仍的教训。 ②措施: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③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 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2)设内阁 ①发展历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明宣宗时,阁臣权力逐渐增大,拥有“票拟权”,但最后取决于皇帝的“朱批”。 ②特点:是皇帝的顾问机构;阁臣品秩较低,没有专门的衙署。 -10- 概念阐释宰相与内阁 宰相和内阁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机构。宰相是百官之首,参与决策,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无约束力,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 -11- 2.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1)目的: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 (2)设立:雍正年间。 (3)特点: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军机大臣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和官员交往,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4)影响: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12- 主题一 主题二 明朝内阁制的职权和影响 【名家评史】 材料 大学士官职的设立:它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这个空白是开国皇帝在1380年废除中书省以后所形成的;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相反地,它们倒是弥补了现存制度的缺陷……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但是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 ——[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 -13- 主题一 主题二 【材料解读】 作者充分肯定了内阁的政治影响:有效地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使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强化;形成新的中央行政运行 体制并影响后世。但同时埋下了独断专权等的隐患。 【思维提升】 明朝内阁制的特点 (1)变动性。明朝内阁组织虽有四殿二阁,但并不同时设置,视皇帝好恶而定,大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