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配套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pptVIP

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配套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ppt

  1.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配套课件:鉴赏诗歌的形象

(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答案 (1)两联写景的远近角度不同。颔联写的是树、石、泉、沙,为一路所见,是近景;颈联写的是雨中的山峰、入云的山路,为远望所见,是远景。两联展现了山居景物幽僻清静、阔大深远的特点。 (2)表现了卢岵追求远离尘世的古朴高洁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山居者的生活及人品无限景慕的感情。 古诗中常见的形象 一、人物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知识清单高效助记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乐而忘返。 4.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不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描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6.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知识分子形象。 7.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8.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二、特殊物象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与别离之情。 2.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来说,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穷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此外,月亮还可以寄托其他,如:亲情(杜甫《月夜》)、爱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友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相思之情。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之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