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实践研究-浙江嘉兴第一中学.DOCVIP

培养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实践研究-浙江嘉兴第一中学.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培养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实践研究-浙江嘉兴第一中学

高一数学思维训练教学研究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陈茜 论文摘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所听公开课,通过具体的课堂案例分析,结合自己到一些反思,提出了在立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变式训练,联想教学等方式,掌握知识有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回归到本质的灵活转换,把不同章节内容通过对比、联想组成一个知识网,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训练 培养思维 发散思维 教学研究 变式教学 思维训练教学不仅仅是高三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高一教学中同样重要。学生从初中到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加、难度加大、计算和思维要求提高,很多高一学生感到迷茫,找不到学好数学的方法,从而失去学习信心。作为高一数学教师,不能按照知识点枯燥地进行“灌输式”、模仿式”教学,让学生觉得数学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要实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主体,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知识网,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理科思维能力,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笔者根据自己在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实践,以及从他人公开课的所学所想,提出一些自己的一些简单想法和建议。 一、通过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所谓思维的广阔性就是将同一来源的信息,并列地展开可能出现的各种输出的联想,让学生全面细致、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新知识点引入时,不拘泥于常规、常法,强调开拓、变异,从多渠道寻求解答,它使学生思维流畅、变通、独立,最后轻松接受、理解新知识。 (1)穷举发散,寻求联系 案例1:在必修5基本不等式教学中,基本不等式的引入,可以由一个重要不等式为出发点,用替换的思想,先推出其它不等式,最后学生很自然通过重要不等式推出基本不等式。再通过一些替换,懂得如何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当然在替换过程中,要注意一些替换的前提。 (1)用替换,得到不等式 (2)用替换,得到不等式 (3)用替换,得(替换前提:) (4)用替换,得(替换前提:) (5)用替换,得(替换前提:) (6)用替换,得(替换前提:) …… 通过此种发散式穷举法,学生不但能掌握基本不等式应用的几种常见形式,而且能很好的掌握其本质及规律。 不仅新课需要发散式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复习课中同样需要培养这种思维,将知识点形成一个有联系的“网”映在脑海。 案例2:在三角函数复习课第一课时,复习任意角有关概念及公式,可以由任意角引出相关知识点: 由一个知识点引出相关知识点,不仅可以把教学过程组织得更加系统、有利于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可通过演绎式的发散思维,充分地把教学知识向纵深发展、使增强学生知识结构记忆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2)一题多解,拓宽思路 案例3:等差数列中,,,该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小? 【教师引导】:为什么会有最小值?公差要满足什么条件,才会有最小值? 【学生分析】:,其中从某项开始,。 此时公差 解法1: , 得到 设该数列前项的和最小,则有 即有 解得 前10项或者前11项和最小 解法2:, ,则, 前10项或者前11项和最小 解法3: 则的图象是抛物线上的一些点。 又, 的图象所在抛物线开口向上, 对称轴为 前10项或者前11项和最小 【点评】:此例题的三种解法中,学生选择第一种解法的较多,后两种解法较少。第二种解法体现等差数列和与项之间的关系;第三种解法本质体现了函数思想,让学生明白数列就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从而实现了知识间连贯性,扩展了学生学习数列的思路,增强了学习兴趣。 (3)多题一解,发现规律 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所以教师应该指引方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多题一解的引导,学生自己可以总结规律、发现本质。只有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规律,才能有深刻体会与记忆,以后遇到没有见过的题型,才能迎刃而解。 案例3:已知且,求的最小值。 【教师引导】:虽然 满足“一正”,但如果利用基本不等式,其中不满足“二定”的定值条件。那如何利用条件,得到大于等于某个定值。 学生根据以前讲的内容,类比,得到以下解法 【解法点评】:学生往往忽略了验证取等条件的重要性。此解法中,运用了两次基本不等式。一次取等条件是,另一次。由于,所以两个等号没法同时取到,则中无法取等。 不急于追求正确答案,而是通过对学生中普遍错误进行分析,让学生接受错误,明白数学的严谨性。从而提高追求正确的答案的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