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第03期)-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VIP

专题11 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第03期)-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11 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第03期)-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

1.(2017届安徽屯溪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补写下面名篇名句。6分 (1)《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杜甫《登高》中感慨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诗句是“ , 。” (3)韩愈在《师说》中用“ , 。”两句阐明了人们懂得道理有早有晚、专业各有所长的道理。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漂泊异乡、年老多病”“懂得道理有早有晚、专业各有所长”,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罔”“殆”的写法。 2.(2017届福建三明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国语》是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书,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B.“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C.敬称即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如“家”。用于称别人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别人父亲);家母、家慈(称别人母亲)。 D.古人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平辈间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3.8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与韩愈《师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一致。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只好以酒祭月、寄托苦闷的诗句是“ , 。”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逍遥游》中描绘鲲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阕中,辛弃疾提到刘义隆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此联阴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