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天大仁爱校发[2015]292号 签发人:钱桂荣
关于下发《天津大学
仁爱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的通知
各系、机关各部(处):
学校各直属单位:
为公正客观地衡量全校教学工作人员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水平,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附件: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2015年11月25日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院长办公室 2015年11月25日
附件: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公正客观地衡量全校教学工作人员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水平,激发教学人员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院全体专职教师。
第三条 教师工作量包括教学工作量和辅助教学工作量以及校、系(部)交办的各种临时性任务。教学工作量包括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和实践教学工作量;辅助教学工作量包括:教学管理、教学辅助工作(实验室建设)等。
第四条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范围。教学工作量按照教学任务书规定的学分、学时进行计算,如有变化,须在执行前报教务处备案,否则不予承认。凡未进入教学计划的工作不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范围。非教学工作量只计算经过校、系(部)批准的项目,未事先申报或未获批准的项目不予统计。
第五条 教师工作量计量单位为标准学时。教师一节课内完成综合系数为1的教学内容(包括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公共外语包括批改作文、考试考查、评卷)称为完成一个标准学时的工作量。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指导毕业论文等)和非教学工作的工作量也按一定计算方法折算为标准学时(以下简称学时)。
第二章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
课程教学工作量的计算
第六条 每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量M(包括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考查、评卷等),计算方法为:
M=Q×K(标准学时)
其中:Q=周学时×上课周数
周学时—总学时/16 ;上课周数—每学期按17周计算,其中教学16周,考试1周;
K:讲课综合系数,K=K1·K2·K3·K4
K1-课程类别系数;K2—授课人数系数;K3—重复班系数;K4-新课系数;
讲课综合系数K的数值
1、K1,K2的数值
K1,K2数值表
课程类别 K1值 K2值 标准班人数(人)
K2 =1 K2 的增值 理工类基础课(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路基础等) 1.0 75-90 每增减1人,K2增减0.004,0.3封顶(增加75人) 理工类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经管类专业理工类课程 1.2 60-70 社科类、经管类、艺术类专业课 1.0 60-70 思政课 1.0 110-120 外语专业课 1.2 30-40 公共外语 1.0 40 外语听力课 0.9 40 体育课 0.9 40 公共任选课 1.0 150 美术类讲课 1.0 70 实验课主持、指导(含计算机硬件实验课) 0.65 30 每增减1人,K2 增减0.02,0.3封顶 计算机上机主持、指导 0.5 50 艺术类设计课(按每周16学时计) 0.7 按专业方向人数 建筑类设计课(集中上课按每周7学时计) 0.7 15-18 (一年级) 11-13 (其他年级)
2、K3的数值
K3为重复课系数。同一个教案上一次以上课的、第二次的课为重复课,其教学工作量应乘上重复课系数,数值:0.9。
3、K4的数值
新课系数。新开课(教师第一次上课的课程)、开新课(教师讲授本人从未讲授的课程),K4数值为1.2,其他情况1.0。
二、实践性教学工作量的计算
第七条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以教学周为单位计算。如分散进行,以天(d)计则W=d/5;以课时(h)计则W=d/5,d=h/7。
第八条 为平衡不同性质的实习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中引入实践教学类别系数 R。
类别系数R数值表
类别名称 类别代号 系数 以软件系统为平台的实践教学环节 1 0.6 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 2 1.2 其他 3 1.0 第九条 为保证教学质量,不允许一名教师同时指导二个或二个以上班级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若有数名教师同时指导一个班级,则学生人数为分摊给每名教师指导的人数。
第十条 指导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准备、讲解、指导、批改报告、总结、答辩等)工作量的计算:
1、课程设计工作量(学时):
M=T·N·W
T: 课时系数; N: 学生人数 ; W: 教学周数
课时系数(T)数值
学生数(N) ≤30 第30~40位 第41~60位 60 课时系数(T) 0.6 0.4 0.3 0.2
2、各种实习工作量(学时):
校内:每指导1标准班(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防腐、保温施工方案.docx VIP
- (完整版)沟槽开挖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深基坑专家论证).doc
- 4.1 水循环(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VIP
- EIM Book 1 Unit 1 Free time单元检测试题.pdf VIP
- 金风1.5MW型风机变流器断路器反馈丢失故障作业指导书.docx VIP
- 信息与通信技术产品供应链安全测试方法.docx VIP
- 高中必备成语及解释800个.docx VIP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第2版 项目三 千分尺与指示表的测量操作.pptx VIP
- 金风1.5MW型风机主控柜断路器状态反馈丢失故障作业指导书.docx VIP
- 第2课学会沟通交流(教学课件)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年级上册.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