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学案:专题5 诗词鉴赏.docVIP

(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学案:专题5 诗词鉴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学案:专题5 诗词鉴赏

专题五 诗词鉴赏 考情分析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与辽宁卷高考诗歌鉴赏考点分析一览表 年份内容 卷别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全国新课标卷 宋词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涉及考点:形象(景象)、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南朝陈乐府诗江总《雨雪曲》 涉及考点:形象(景象)、语言、思想情感 唐诗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涉及考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辽宁卷 宋诗欧阳修《晚泊岳阳》 涉及考点:想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宋诗陈与义《雨》 涉及考点:内容与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宋诗黄庭坚《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涉及考点:形象、表达技巧 命题规律与备考建议 1.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主要是为了突出唐宋诗歌的“霸主”地位,而宋代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2.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3.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真题演练    1 [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1分)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 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上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意象),理解诗歌大意的能力。画境就是画面所画的情景,真景是指真实的现实生活,前者是指艺术情景,后者是指现实生活情景。通过解读诗歌可知,其前三句作为画境,最后一句作为真景。因为画面逼真、栩栩如生吸引作者入境,直到朋友提醒才返回真景,走出画境,这样才能准确理解画境与真景之间的关系。 (2)【答案】 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却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答出诗表面上看不合理其实很高妙的,给2分;能作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领悟诗歌艺术特色和诗的趣味性。如答“不恰当”,可从诗歌的高妙之处是观画者被吸引进入画面境界因而勾起思乡之情,来衬托画的逼真和绘画者技艺的高超。诗的趣味性就在于欣赏者与绘画者产生了共鸣,共鸣的结果是欣赏者误以为这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这完全符合艺术的表现方式。那种认为“‘太过’、太夸张”的人,其实是理解浮于表面,未领会该诗艺术的妙处与佳趣。当然,学生只要答出其中一种即可,可以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也可以认为前人的说法不恰当,只要言之成理,都可给分。 【诗歌赏析】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早年以诗文师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惠崇的山水、花鸟饶有情趣,王安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作,苏轼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 《题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