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大一轮 ( 语文版 )古诗鉴赏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分题材突破训练(含解析).docVIP

(语文)《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大一轮 ( 语文版 )古诗鉴赏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分题材突破训练(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大一轮 ( 语文版 )古诗鉴赏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分题材突破训练(含解析)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分题材突破训练 一、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开头两句有哪些作用?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晨兴”是什么意思?三、四两句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点明诗题“归园田居”,表达诗人心忧田亩的心情,引出下面诗人劳作田间的描写和感慨。 (2)清晨起床。表现了躬耕田园、辛劳而满足的诗人形象。 2.(2014·天津)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 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 (2)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3)《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要抓住诗中表现“暮春”的意象来分析。“芳事阑珊”“落花”,表明花儿开始凋谢,是暮春;“三月”,暮春时间;“柳绵飘白”,“柳绵”即柳絮,春末特有景物;“东风”即春风,东风已老,可见是暮春时节;“子规”即杜鹃,它会在春末啼叫着“不如归去”。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是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只是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抓住两首诗的意象特点,就能把握其感情异同。《暮春》写了落花、柳绵、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因暮春引发的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写诗人缓步春山,看到莺、燕各自轻盈飞翔,桃花凋谢涧水香,描绘了一幅幽美静谧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愉悦闲适之情。 二、边塞军旅诗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 白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①。 将军分虎竹②,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注 ①汉家:唐代诗人常常借汉喻唐。②虎竹:古代授予将帅兵权,以兵符为凭信。兵符有铜虎符和竹使符,就是诗中所说的“虎竹”。 (1)请赏析颈联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边月”“胡霜”“弓”和“剑”,这些实景、实物,交代了时令(秋天月夜)、地点(边塞)、人物(戎装的战士);用“随”和“拂”把景物连结起来,又逼真地表现了在边地凄清寒冷的环境中行军的情状;以“月”和“弓”、“霜”和“剑”互为比喻,增添了诗的意趣。 (2)赞叹为国杀敌的积极精神以及对将士妻子的劝慰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 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红旗直上天山雪”中的“直上”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