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高分子 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液晶高分子 2.ppt

液晶高分子 组长: 拉银库 副组长:吉怀顺 组员: 胡永刚 树一男 江文波 液晶的发现 1888 年奥地利植物学家F. Reinitzer 发现胆甾醇(又名胆固醇)苯甲酸酯在145.6 ℃熔化时,先变成不透明的浑浊液体,继续加热至178.5 ℃变为清亮的各向同性液体。在145.5 ℃至178.5 ℃之间胆甾醇苯甲酸酯呈现了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即液晶。从此开始了液晶领域的研究。 液晶高分子(LCP)的定义 液晶是一些化合物所具有的介于固态晶体的三维有序和无规液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相态,又称介晶相,是一种取向有序流体,既具有液体的易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双折射等各向异性的特征。 液晶高分子则是在一定条件下能以液晶形态存在的高分子。 液晶高分子英文名: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 液晶高分子的发展史 1937~1970—LCP的发现与发明时期 人们发现最早和研究较多的是天然或生物高分子液晶。 1971~1980—LCP的飞速发展时期 对合成LCP 的研究可能始于1960年,最引人注目的是的合成LCP是芳香族聚酰胺,特别是它的液晶纺丝技术的发明及高性能纤维的问世,大大刺激了LCP的发展及工业化。 高性能的热致LCP的大量涌现与广泛研究是七十年代LCP飞速发展的标志,在此LCP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LCP的内容,奠定了LCP的理论与工业化基础,致使近年来的LCP研究与开发更加蒸蒸日上。 液晶高分子的发展史 1981~现在—LCP的工业化与深入研究时期 80年代以来,LCP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1972年,Du Pont公司实现了Kevlar工业化生产 1981年,Carbide公司实现了液晶沥青碳纤维的工业化生产 1984年,Dartco公司投产量热Xydar自增强塑料 1985年,Celanese公司推出了易加工的Vectra系列产品 1986年,Eastman和住友化学公司等相继开发了低成本的X7G和Ekonol LCP LCP在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和电光材料的开发,疾病诊断与治疗及生命科学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LCP材料的工业化与广泛应用正在引起传统材料工业的革命。 液晶高分子的分类 液晶高分子分类方法有3 种。 从液晶基元在分子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主链型和侧链型2 类 主链型液晶高分子是刚性液晶基元位于主链之中的液晶高分子。 从应用的角度可分为溶致型和热致型2 类 对溶致型液晶, 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是形成液晶的临界浓度, 即在此浓度以上液晶相才能形成。 热致液晶是指各相态间的转变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相变点温度是表征液晶态的重要物理量。从晶体到液晶态的转变温度称为熔点或转变点, 由液晶态转变为各向同性液体的温度称为澄清点或清亮点。 液晶高分子的分类 以上2 种分类方法是相互交叉的,即主链型液晶高分子同样具有热致型和溶致型,而热致型液晶高分子又同样存在主链型和侧链型。 从液晶高分子在空间排列的有序性不同,液晶高分子又有向列型、近晶型、胆甾型和碟型4 种不同的结构类型。 液晶高分子的分类 向列型 此种液晶中分子排列只有取向有序, 无分子质心的远程有序, 分子排列是一维有序的。 近晶型 除取向有序外还有由分子质心组成的层状结构, 分子呈二维有序排列。 胆甾型 具有扭转分子层结构, 在每一层分子平面上分子以向列型方式排列, 而各分子层又按周期扭转或螺旋方式上下叠在一起, 使相邻各层分子取向方向间形成一定的夹角。 碟型 1977年发现。 小分子液晶的结构 大多数液晶物质是由棒状分子构成的。其分子结构常常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分子的几何形状具有不对称性, 即有大的长径比(L / D ),一般L / D 都大于4。 二是分子间具有各向异性的相互作用。 小分子液晶的结构 科学家指出, 多数液晶物质具有如下的分子结构: 即此类分子由三部分构成: 由两个或多个芳香组成的核, 最常见的是苯环, 有时为杂环或脂环;核之间有一个桥键X,例如: 等。 小分子液晶的结构 分子的中间部分(又称介晶单元) 分子尾端含有较柔性的或可极化的基团 例酯基、氰基、硝基、氨基、卤素等。 除刚棒状分子外,近来发现, 盘状或碟状分子也可能呈液晶 态,如苯-六正烷基羟酸酯 液晶高分子的性能  LCP 的迅速发展与其一系列优异性能密切相关。其特性如下: 1. 取向方向的高拉伸强度和高模量 绝大多数商业化LCP 产品都具有这一特性。与柔性链高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