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技术完整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obath技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康复医学科 李正发 摘要幻灯片 一、概述 二、基本理论 三、基本技术 四、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概述 通过正常的姿势反射和控制关键点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的技术,其核心是以日常生活活动任务为导向的姿势控制和运动控制。 Bobath反对增加肌张力,反对利用反射和协同运动,反对使用抗阻运动 创立者: 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 适应症:脑瘫、成人偏瘫等 是20世纪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以Bobath概念为主的相关书籍 Bobath 观念的定义 是对由于中枢神经损伤,引起功能、运动和体位控制障碍的患者,进行评价和治疗,它是一种问题解决方法 “Bobath观念还没有完成,我们希望她在将来不断成长和发展。”Bobath(1986) Bobath 观念的基本原理 建立在运动控制理论、运动学习和神经肌肉可塑性及生物力学的理论知识之上; 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WHO2001),从参与、活动和病损之间联系、行为和运动控制、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的后果、神经和肌肉可塑性、运动学习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治疗。 传统Bobath常用治疗技术 1.关键点控制; 2.反射抑制性模式; 3.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4.床上良好体位保持; 5.体位转换; 6.推-拉技巧; 7.拍打; 8.肢体置放和控制; 9.患侧肢体的负重 关键点的控制 关键点(Key Point): 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这些部位对身体其他部位或肢体的肌张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在关键点上的手法操作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 对关键点的控制是Bobath技术中的核心,常与反射性抑制综合应用。 中心控制点:胸骨柄中下段——控制躯干 近端控制点:头部——控制全身 骨盆——控制骨盆部位 肩部——肩胛带部位 远端控制点:手指——控制上肢,手部 足——控制下肢及足 ?中央关键点: 胸骨中下段 控制胸骨关键点提高身体中枢部的稳定性 ??近端关键点 上肢的肩峰?? 下肢的髂前上棘 远端关键点: 上肢的拇指?? 下肢的足拇趾 反射抑制模式 反射性抑制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RIP) (1)针对抑制异常运动和异常的姿势而设计的运动模式 (2)偏瘫患者常见痉挛模式: 头:颈部侧屈,面部转向健侧 ?? 躯干:躯干侧屈并向后方旋转 ?? 肩胛带:后撤、下沉 ?? 骨盆:上抬并向后方旋转 ?? 上肢:屈肌亢进 上肢痉挛模式: 屈肌亢进 下肢痉挛模式: 伸肌亢进 (1)躯干抗痉挛模式; (2)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3)肩的抗痉挛模式; (4)手的抗痉挛模式; (5)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的肌张力。 紧张性迷路反射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阳性支撑反射 躯干抗痉挛模式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躯干屈肌张力增高时,把头部放置在过伸位,可以降低屈肌张力,增加伸肌张力; 躯干伸肌张力增高时,把头放置在屈曲位,可以降低伸肌张力,增加屈肌张力; 躯干屈肌与伸肌张力均增高时,可以通过旋转躯干(保持骨盆不动)来抑制。 上肢的抗痉挛模式 A 取肢体外旋、外展、伸肘、前臂旋后、伸碗、拇外展位。 B 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使髋屈曲外展、屈膝、踝背屈即可控制。 肩的抗痉挛模式 菱形肌、斜方肌尤其是背阔肌的痉挛,使肩后撤、下沉 肩的抗痉挛模式为使肩向前、向上 肩的抗痉模式:肩部向前、向上方伸展。 手的抗痉模式: 伸腕、伸指、拇外展。将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牵拉手部的屈肌群 患者双手及上肢同时活动时让患者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握手,患侧拇指在上,此形式的握手又叫Bobath式握手 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调正反应: ??当身体偏离正常姿势时,人体会自发性地出现恢复正常姿势的动作,即头部位置,头部对躯干位置,四肢对躯干位置等恢复正常的一系列反应。 促进翻身、转移及平衡训练。 常用的翻正反应: (1)发自颈部,作用于躯干。由于头部与躯干 之间的位置变化而使躯干转动。如在仰卧位 时,将头部转向一侧,由于颈部受刺激而出 现胸、腰、下肢转动。 (2)发自迷路,作用于头部。当躯干位置倾斜时,保持头部直立,面部垂直,眼睛水平位的动作。例如,病人坐在椅上,被动向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