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习日期
研習日期 98.11.24 研習主題 環境保護與資源回收研習 研習地點 枋寮高中 參加人員 李清偉 環境保護發展趨勢:產生抗爭(永續發展
資源回收不只在防治公害,重要的是「促進經濟發展」(綠色產業的發展、資源有效利用)。
清潔隊資源回收項目:
乾電池、機動車輛、潤滑油、輪胎、鉛蓄電池、電子電器、資訊物品、照明光源、平板容器、免洗餐具、、、
各類型容器
光碟片
行動電話及其充電器
資源物質:紙類、鐵類、鋁類、玻璃類、塑膠類(不含塑膠袋)
◎ 推動資源回收與分類
1.讓資源分類項目簡單明瞭(易懂)
2.適當場所設置分類桶(易做)
3.分類後的物品變賣回饋(誘因)
◎ 「廢棄物是被錯置的資源」,妥善管理即為有價值的資源,隨手丟棄則成為棘手的廢棄物。
◎ 不論「知難行易」、「知易行難」或「知行合一」,沒有行動就是「ㄧ無所有」,環保就是要行動
屏東縣玉光國小98學年度敎師參加進修研習心得分享單
教學組: 教導主任: 校長:
研習日期 98.12.02 研習主題 英語教學精進研習 研習地點 佳冬國中 參加人員 張瑋婷 研習重點
九年一貫英語領域部份需要國小老師協助的地方:phonics、words memorizing、grammar、speaking and listening。
上國中以前要介紹KK音標,如此學生才能順利查字典。
十二年國教後才可能真正九年一貫,國中小要著重學生的口語能力。
介紹有用的英語教學網站、軟體。
教學上不要只注重枝微末節、分數上的小差異,因為語言是工具,語言也是活的,會不斷改變,且沒有一個國家的英語是“標準”的。
介紹學習單與學生作品,講師認為這樣的英語教學能引發學習興趣。
可以多跟廠商要資料,以充實教學。
研習心得
講師所言大部分都是我們平時已經有做的事情,例如善用網路資源、介紹KK音標等,雖然國小階段課程綱要中並沒有KK音標,但是擔心銜接問題,我們還是有介紹給學生。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已經是每個老師應該具備的能力,無論網路資源或是教學元件設計都是必要的,因此無論是教師的專業能力或是資訊設備,都是特別需要加強的地方。 教學組: 教導主任: 校長:
研習日期 980818 研習主題 屏東縣菸害防制戒菸教育種子教師研習訓練手冊 研習地點 衛生局 參加人員 郭虹宏
1.吸菸行為有關的因素:
(1)人格特質(外在控制、低自尊、叛逆性)
(2)行為(不良生活型態、調適能力差)
(3)誘惑吸菸(社交應酬、情緒不好、習慣、成癮)
(4)環境(家人吸菸、家人互動差、家長管教放任、家庭不完整、同儕吸菸)
除上述之外,請少年也會受到廣告宣傳的手法(例如:帥哥、美女在推銷菸)吸引,而去抽菸。如何讓學生戒菸呢?須從學生觀點去看吸菸的議題,了解學生吸菸的原因,並找出替代方案,減少學生接觸菸的機會。
2.針對已吸菸的學生,矯正其吸菸的行為,是屬於學校「健康服務」的層面。
3.18歲以下有吸菸習慣者,須由學校辦理菸害教育,因此未來會辦理該方面專業教師的培育及認證。
教學組: 教導主任: 校長:
屏東縣玉光國小98學年度敎師參加進修研習心得分享單
研習日期 981128 研習主題 屏東縣98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務及輔導工作─國小家庭暴力防治宣導研討會 研習地點 中正國中 參加人員 郭虹宏 ㄧ、家庭暴力基本概念
1.家庭暴力可能發生在各種社會階層、宗教、種族、學歷背景等群體之中。
2.家庭暴力可能發生在任何型態的親密關係中。
3.暴力行為是學習而來的,所以暴力行為是可以被改變的。
4.當施暴者選擇以暴力作為處理問題的手段,則施暴者必頇為其個人的暴力行為負責,暴力是施暴者造成的。
5.不論任何理由,人都沒有權力以暴力傷害他人。
6.當受暴者離開施暴者之後,其所必頇承擔的危險程度經常會提高;因此,受暴者在決定是否離開時,往往會有許多的難處與掙扎。
7.受暴者的行為反應經常是為了確保生存機會,如:替施暴者辯護、淡化或合理化受暴事實、儘量維持與施暴者的關係等。
二、目睹家暴兒少:
指18歲以下之兒童及少年,目睹雙親(包含婚姻關係、同居關係等)之一方對另一方施予暴力或虐待。包括了:
1.直接看見:當場看見雙親之一方受到身體暴力、言語暴力、性暴力等傷害。
2.間接聽到:雖然沒有親眼目睹,但可能是在房間或黑暗中聽到雙親爭吵、打鬥的聲音。
3.事後觀察:雖沒有看見或聽見家暴事件,但事後觀察到父/母親身上的傷痕、沮喪、傷心的心情,或是看到家中被毀損的物品而觀察到暴力狀況的發生。
不論是何種暴力類型,當兒童與少年長期生活在充滿暴力威脅的家庭氣氛之下,對兒童與少年的身心發展都將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與傷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