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钢专题报告之三高铁用特钢I.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钢专题报告之三高铁用特钢I

专题研究|钢铁 2017 年6 月5 日 证券研究报告 Tabl e_Title 特钢专题报告之三:高铁用特钢(I) 全球高铁建设五十载,区域互联互通促发展,高铁轮轴用钢增需求 Table_Aut horHorizontal 分析师: 李 莎 S0260513080002 020 lisha@ Table_Summary 一、发展历程:全球建设五十载,中国引领新浪潮 从全球高铁发展看,、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高速铁路网已基本成型;高速铁路在亚洲等地区开始大规模建 设。截止2016 年底全球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里程达3.4 万公里,在建高速铁路里程达1.59 万公里,除中国外 远期规划高速铁路里程达3.28 万公里,俄罗斯、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将成为未来高速铁路建设主要区域。 从我国高铁发展看,2016 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已达2.2 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一,初步形成了“四纵四横” 的高速铁路网络;远期我国高速铁路网将达 4.5 万公里,形成“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主通道;我国高速铁路技 术经历了由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全面创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以中国中车为主体的高速铁路制造企业,新一 代CR400 系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即中国标动)即将投入运营。 二、发展动力:国内区域一体,全球互联互通,高铁建设快速发展驱动高铁特钢需求 高速铁路相比其他交通方式,在技术、经济和环保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居民铁路出行的首 选方式。从国内看,城际高速铁路将发挥纽带作用,加强中心城市和周边卫星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联系,实 现区域协同发展,助力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建设。从全球看,作为实现区域互联互通载体之一的高速铁路 有望受益于“一带一路”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新需求,远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铁规划里程已达1.3 万公里, 以中国中车为代表的中国高铁在成本、周期和技术通用性上有较大优势,将分享全球高铁建设盛宴。 三、特钢先行:高铁建设持续发展驱动高铁车轮、车轴用钢需求 高铁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影响到的上下游产业较为广泛。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钢铁行业的拉动 十分明显。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桥梁、隧道、车站和铺轨建设对普钢需求较大,而高速铁路建 设对特钢需求主要体现在高速动车组列车转向架上,其中车轮和车轴是高速动车组转向架主要部件。因此高铁建 设持续发展将拉动高铁车轮钢、车轴钢需求。 四、投资建议:国内外高铁市场发展空间广阔,车轮钢、车轴钢领域龙头企业值得期待 高速铁路已成为我国居民铁路出行的首选方式;作为实现区域互联互通载体之一的高速铁路未来有望受益于 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新需求;中国高铁企业凭借技术、成本和建设周期的优势 分享未来全球高铁建设盛宴,因此高速铁路未来发展前景看好,进而持续驱动高铁用特钢需求释放。建议重点关 注高铁车轮钢、车轴钢等高铁特钢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五、风险提示:我国宏观经济大幅下滑;我国及全球高铁建设放缓;我国车轮钢车轴钢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 Table_Report : 相关研究: 特钢专题报告之一:从需求说起--三驾马车驱动需求,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看好特钢行业投资机会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