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猪入侵中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洋猪入侵中国

洋猪入侵中国 2013年12月8日 实际上,被送上中国人餐桌的猪肉,超过95%都含有“洋”基因。 数据显示,中国猪肉市场产值占GDP的四十分之一。 英国迫切需要通过中国市场消化掉无人问津的猪下水。 “金牌推销员”卡梅伦在中国的商业外交之旅,终于为英国猪铺平了入华道路。 在刚刚过去的几天里,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中国拿到了一份高达60亿英镑的商业合约,其中一项英国向中国出口猪精液的协议引发关注。 据《金融时报》报道,英国农户很快将向中国同行出口猪精液,英国政府相信,这项协议再加上活种猪出口,每年给英国企业带来的价值可高达4500万英镑。 截至目前,并没有关于此项协议的详细内容进一步被披露。业内人士普遍认为,4500万英镑的订单不仅是用于配种的种猪和冻精液,甚至,其中大部分应该是英国向中国出口的猪肉制品,尤其是英国人不食用的“第五部位”—— 肌肉以外的其他猪器官,包括猪蹄、猪尾巴和猪下水等。 洋猪抢占中国市场 事实上,英国绝不是第一个觊觎中国猪肉市场的国家。 中国每年消费超过5000万吨的猪肉,占全球猪肉产量的一半。按照两万一吨的均价来计算,中国猪肉市场产值可达上万亿元,占中国GDP的四十分之一。2012年,全国的生猪出栏量超过6.5亿头。 2010年之前,中国生产和消费的猪肉量基本持平,自给自足。但之后的一场疫病影响了这种平衡,导致生猪的存栏量急剧下降,2011年猪肉价格涨至高点,给低价的洋猪以进军中国市场的机会。 那一年,中国进口猪肉超过100万吨,是2010年的三倍多。洋猪嗅到了中国市场的缝隙,于是,美国、墨西哥、芬兰等国纷纷组团来华开展“猪肉贸易”, 甚至阿根廷、乌拉圭这样年猪出栏量还不及河南一个县的国家,也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无论是育种、扩繁,还是饲养、屠杀,国内的技术水平都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庞大的中国市场。国内肉类及加工行业市场集中度很低,超过90%的商品猪由小作坊式的屠宰场屠杀。2010年,商务部 《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要求五年内淘汰50%落后生猪屠宰产能,也就意味着,双汇、雨润、金锣等大型加工厂将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双汇以小博大,收购了屠宰量是它两倍的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在工业标准化流程完备的美国,商品猪的成本价是每公斤9元,而这一数字在中国是14元。如果双汇能将史密斯菲尔德饲养和屠宰加工的技术引进,未来只需向中国出口更多低成本的猪肉就获益颇丰。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未来几年,国内几个大的屠宰业巨头一定会对外大肆并购,同时在国内新建屠宰厂,全面扩张。 相较美国和其他欧盟国家,英国猪进军中国的脚步格外迟缓。一方面,英国农业受困于2001年口蹄疫的爆发,迟迟未能苏醒,另一方面,不同于美国的工厂化养殖,欧洲多家庭式农场,饲养密度小,没有低价优势。 但是,爱吃家畜内脏的中国人重燃了英国农户的希望,已经在向中国输出鸡爪和鸡心时尝到了甜头,英国迫切需要通过中国市场消化掉过剩的产能和自家餐桌并不需要的猪下水。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向中国出口猪肉制品的国家来说,这都是其中最具吸引力的生意——在不影响本国猪肉需求的情况下创收。在很多国家,这些不上餐桌的“第五部位”原本经济价值有限,大多用来制作宠物饲料。 冯永辉指出,若有大量的副产品进口至国内,会对产业链条的屠宰环节造成一些冲击。对于屠宰厂来说,一头活体猪,会产生百分之七十的白条肉,但此部分的利润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其余的副产品利润却高达百分之六、七十。低价的进口副产品显然会压低此部分利润。 中国土猪的没落 猪肉贸易加速了外国猪对中国市场的渗透,中国土猪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餐桌上的猪肉食品超过95%都含有“洋”基因。想吃到纯正的中国猪肉,简直是一种奢望。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对于肉制品的需求伴随着财富的增长日益膨胀。但中国本土猪养殖周期长,饲料转化率低,经济效益较低。为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引入国外猪种。这些洋猪的共同优点是:瘦肉率高,成长周期短,体型健壮。以原产地为英国的大约克为例,平均每只母猪的PYS值(一年提供的活断奶仔猪头数)是中国土猪一倍。 如今,中国市场上的猪肉绝大部分是种猪经过繁育后的洋三元杂交后代,还有少部分本土猪和外国猪杂交后的母猪,再和外国猪杂交后的内三元杂交后代。 自然,和众多其他农产品一样,高经济效益的代价就是食物口感。因为脂肪含量等各种因素,中国土猪肉质更鲜美。如果《舌尖上的中国》拍摄猪肉专题,想必要翻山越岭寻找中国最后的土猪,吃到纯正的土猪肉已经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农民都说,我们养的洋猪都给城市人吃了,我们不吃。”被媒体称为“北大猪肉佬”的陈生,创办了壹号土猪的品牌。他在广东做了大量实地调研后发现,大城市的土猪仅有1%的市场份额,而偏远的农村人基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