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培训社会心理学05节态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咨询师培训社会心理学05节态度

态度与价值观有根本的不同。 首先,价值观与态度相比,更抽象和一般,更稳定和持久,更不容易转变。 其次,价值观不像态度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它对行为的作用是间接的,价值观通过影响态度而最终影响行为。 个体的各种价值观根据价值选择的重要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同样,人的各种态度也会构成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态度体系。 越是接近价值体系中心的价值,越是接近态度体系中心的态度,对个体的意义越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力也越大。 (三)价值表现功能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表明自己的态度,来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取向。 (四)认知功能 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 个体获得对某种事物的态度,就好像找到一个应付新情境的向导。 已经形成的态度,会影响对新的情境的认识。 (二)认同 认同是个体自愿接受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 在认同阶段,个体受到态度对象的吸引,但已超越属于外部控制的奖惩而主动趋同于对象。 这一阶段情感因素起明显作用,认同依赖于态度对象对个体的吸引力。 (三)内化 内化是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 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并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态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内化是个体原有态度与所认同的态度协调的结果,是以认知成分为基础的。 个体态度的形成,从依从到认同,再到内化,最后成为不易转变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 2.传递者的立场 传递者的立场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说服效果。 如果传递者的立场是自我服务的,则他所提供的信息影响力小。 如果传递者的立场是自我牺牲的,则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4.信息的提供方式 信息提供的方式、渠道,也影响说服的效果。 一般来说, 口头传递比书面途径效果好, 面对面的沟通比通过大众传媒沟通效果好。 1. 平衡的状态 1. 平衡的状态 1. 平衡的状态 1. 平衡的状态 2. 不平衡的状态 2. 不平衡的状态 2. 不平衡的状态 2. 不平衡的状态 人际联系肯定情况下的平衡状态要比人际联系否定情况下的平衡状态更令人愉快, 人际联系肯定情况下态度转变的压力大于人际联系否定情况下态度转变的压力。 在P—O—X模型中,P—O之间的关系(人际)最重要。 P—O联系为肯定时,平衡为强平衡,不平衡为强不平衡。 P—O联系为否定时,平衡为弱平衡,不平衡为弱不平衡。 291.关于认知失调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各方的强度可以减少失调 B.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C.认知失调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 D.文化价值冲突是认知失调的原因之一 292.认知失调论认为,认知失调可能的原因有( )。 A.逻辑的矛盾 B.文化价值冲突 C.观念的矛盾 D.新旧经验相悖 144.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转变的关键是( )。 A.诱因的强度 B.回避动机 C.达到平衡状态 D.趋向动机 (一)罗夏克墨迹测验(RIBT) 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克于1921年设计。 结构:10张墨迹图片,五张彩色,五张黑白 施测:每次按顺序给被试呈现一张,同时问被试:“你看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东西?”或“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 被试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图片,做出自由回答。主试记录被试的语言反应,并注意其情绪表现和伴随的动作。 (二)主体统觉测验(TAT ) 美国心理学家H.A.Murray和C.D.Morgen1935年编制。 结构: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和一张空白图片组成。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也有部分风景,但每张图片都至少有一个物。如图所示。 测试:每次给被试呈现一张图片,让被试根据看到的内容编故事。 每次被试都必须回答这样四个问题: 1.图中发生了什么事?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境? 3.图中的人物正在想什么? 4.故事的结局会怎样? 练习题 专栏2-11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指个体用相反的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做出反应的现象。 典型的逆反心理有三种: 1.超限逆反 超限逆反是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 2.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当外在的劝导或影响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的时候,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对外在的影响起反向的反应。 3.禁果逆反 禁果逆反指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专栏2-12 角色扮演与态度转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一个时期内把自己当成另外一个人,并按照这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生活,那么这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会最终固定到角色扮演者的身上。使扮演者形成新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最终实现态度转变。 通过角色扮演,让个体学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