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热敏灸理论与技术操作》.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敏灸理论与技术操作 江西热敏灸的特点: 1、规模大:江西省中医院各科室都在使用;江西省48 家市、县中医院针灸科在使用,全国27个省 市医院在使用。 2、内涵深:江西热敏灸是在一项源于《内经》、基于临床、继承创新、提高疗效的全新灸疗理论指导下的艾灸新疗法。 3、疗效好:经全国98家医院临床应用证明:热敏灸对20多种疾病的疗效明显提高,一致认为:小艾条、新疗法、大天地! 规律一: 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会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 “小刺激大反应”; 规律二: 腧穴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一种新类型;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当受到艾热刺激时呈现喜热、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奇异现象; 1、透热: 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 (1)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 (2)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传导,多年腰部困重紧痛感立即缓解; (3)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腹部,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显改善; (4)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肠功能明显改善。 以上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化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 规律三: 腧穴热敏化具有普遍性 腧穴热敏化的普遍性 普查健康人群的结果显示,腧穴热敏化出现率约10%,而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20种 疾病进行艾灸腧穴观察,腧 穴热敏化的出现率平均可达 70%左右。寒证、湿证、瘀 证、虚证中居多,急性病和 慢性病均可出现。疾病痊愈 后,腧穴热敏化出现率下降 至15%左右。 规律四 腧穴热敏化的类型、部位、面积、强度具有动态性 腧穴热敏化类型、部位、面积、强度的动态性 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经穴的重合率为43.50%,与压痛点的重合率为34.75%,二者有显著差异,热敏化腧穴与经穴重合率较高(P<0.05);不同疾病之间经穴与热敏化腧穴的重合率没有显著差异,压痛点与热敏化腧穴的重合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 规律五: 腧穴热敏化的分布具有证侯相关性 腧穴热敏化的分布 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研究腧穴热敏化的分布规律对于临床推广辨敏取穴新灸法及阐述其产生机制有重要意义。我们多年来已研究了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初步掌握了这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 规律六: 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经脉感传(90%的出现率)乃至气至病所。 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发生经脉感传,甚至直达病所。 规律七: 腧穴热敏化的艾灸反应能客观显示。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 说明:艾灸患者双肺俞,患者感觉艾热扩散整个背部。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某一方向传导; 说明:艾灸双侧三焦俞,患者感觉热感向脊柱中间汇聚,并向下传导。 说明:落枕患者,艾灸肩井,艾热向颈部传导。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 说明:艾灸患者左侧肺俞,患者感觉左前臂外侧下段发热(图中1处所示)。 5.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说明:艾灸患者双侧肺俞,患者觉双手发胀感,TTM显示双手温度升高。 非热敏化

文档评论(0)

hhh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