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9639
治 疗 持续低流量吸氧: (1)II型呼衰时,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反应性差,主要靠低氧血症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低氧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吸入高氧,刺激作用消失,肺泡通气量下降; (2)吸入高氧,低氧性肺血管收缩解除,使高V/Q的肺单位中的血流向低V/Q肺单位,加重V/Q比例失调,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 (3)根据氧解离曲线特性,PaO2?60mmHg时,PaO2稍增高,SaO2增加,低流量吸氧可改善严重缺氧,但仍有缺氧,能刺激化学感受器。 治 疗 四、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应用指征:(1)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2)呼吸频率?35次/分,呼吸不规则,或呼吸停止;(3)严重呼衰:PaO2?50mmHg,PaCO2?70~80 mmHg,pH?7.2。 人工气道的选择:面罩(口或鼻)、气管插管(经口或鼻)、气管切开。 通气方式:(1)无创机械通气:经面(鼻)罩机械通气,如BiPAP,适用于未昏迷病人;(2) 有创机械通气:IPPB、PSV、SIMV。 治 疗 五、呼吸兴奋剂(respiratory stimulant): 通过刺激呼吸中枢或外周化学感受器,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改善通气,且能促进患者清醒和自主咳痰,但可增加氧耗量和CO2的产生,应注意减轻气道负荷。 有神经精神症状即肺性脑病,或PaCO2?75~80 mmHg时可应用。 常用药物:可拉明(尼可刹米)、回苏灵,洛贝林(山梗菜碱)、阿米三嗪、多沙普仑等。 (湖南师大附中内部资料)高三化学习总复习课件:高三第五次周考试卷分析课0801(课件)(培训课件)班组建设与5S管理培训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常用硬件设备教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周至县人民医院 内三科 定 义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室结构功能改变的疾病。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肺心病和慢性肺心病两类。 概 述 根据国内近年对二千多万人的调查统计,肺心病平均患病率0.41%~0.47%。 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 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 急性呼吸道感染常为急性发作的诱因,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病 因 1、支气管:COPD(约占80%~90%)、其次,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2、肺组织病变:重症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尘肺、ARDS等。 3、肺血管病变:肺栓塞、肺血管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致肺动脉狭窄、阻塞,压力增高)。 4、胸廓病变:(少见)严重脊椎后凸或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等。 5、其他疾病:先天肺泡疾病、口腔畸形等。 发病机制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如在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 20mmHg(2.67kPa),或肺动脉收缩压≥ 30mmHg (4.0kPa)即为显性肺动脉高压; 若静息肺动脉平均压<20mmHg,而运动后肺动脉平均压>30mmHg时,则为隐性肺动脉高压。 发病机制 (一)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1、体液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肺部炎症,炎症细胞释放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白三烯、TXA2、PGF2a、组胺、5-羟色胺、血管紧张素、血小板活化因子)增多,使肺血管收缩、痉挛,血管阻力增加,形成肺动脉高压。 发病机制 2、组织因素:缺氧使平滑肌细胞膜对Ca2+ 通透性增高,Ca2+内流增加,肌肉兴奋-收缩偶联效应增强,肺血管收缩。 3、神经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可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肺血管收缩。 发病机制 (二)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1、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周围炎,累及邻近的肺小动脉,引起血管炎,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纤维化,肺血管阻力增加; 2、随肺气肿加重,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肺血管阻力增加; 发病机制 3、严重肺气肿,肺泡壁破裂、融合,毛细血管网毁损,当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超过70%时则肺循环阻力增大,促使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4、慢性缺氧使血管收缩,长期肺血管壁张力增高可直接刺激管壁,内膜纤维增生,中层增厚,血管变硬,肺血管重建。 发病机制 (三)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 慢性缺氧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当红细胞压积超过55%~60%时,血液粘稠度明显增加,血流阻力增高。 缺氧可使醛固酮增加,使水、钠潴留;同时缺氧使肾小动脉收缩,加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促使肺动脉压升高。 发病机制 (四)、右心功能改变和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OLMO洗衣机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合理用药与用药安全》课件.ppt VIP
- 配件部经理岗位职责(24篇).docx VIP
- (人教2024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4 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
- TCECS 179-2023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pdf VIP
- 数字孪生及车间实践第二篇数字孪生研究体系.pptx VIP
-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试卷含参考答案与习作例文精品.pdf VIP
- 2024版行政管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培训与解读课件.pptx VIP
- 数字孪生及车间实践第一篇数字孪生的内涵及研究应用现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