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 BY 季 江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的特点: 肾上腺皮质分泌多种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类固醇中最主要的,由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产生。对三大代谢,尤其是糖代谢有重要影响,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免疫等作用。 糖皮质激素分为天然及人工合成两种。 作用机制 1,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作用(GCR) 在血循环中糖皮质激素以结合型和游离型二种型式存在,只有游离的糖皮质激素能够以扩散形式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细胞浆内高亲和力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特异性结合,GCR就被激活了,激活了的GCR易位至细胞核内,作用于DNA的特异性糖皮质激素反应性元件,从而引发靶基因转录的激活或抑制。糖皮质激素的功能是作为这些基因的激动剂(agonists)或拮抗剂(antagonists),糖皮质激素受体遍布全身。 转录因子的作用 炎症应答中转录因子: NFKB、AP-1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NFKB和AP-1的作用,具体途径为: ①糖皮质激素与GCR复合物可以增加KB抑制因子(IKB)的生成,当NFKB与IKB结合时,NFKB即失去活性。 ②糖皮质激素与GCR复合物可以直接与NFKB结合,使NFKB失去活性。 ③糖皮质激素阻止了AP-1激活与DNA的结合,进一步加强了糖皮质激素抑制NFKB的生物活性作用。 糖皮质激素引起凋亡 .直接导致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糖皮质激素抑制磷酸酯酶A2,继而使各种前列腺素,白三烯,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HETE)和15-HETE炎症介质下降,糖皮质激素还作用在环氧合酶1 和环氧合酶2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的 生理作用 和 临床应用中的病理作用 1. 对糖代谢的影响 促进糖异生,对抗胰岛素,减少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糖耐量减退 ? 类固醇性糖尿病 2.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肝脏对氨基酸的摄取增加,外周组织对氨基酸的摄取减少——抑制蛋白质合成,促使蛋白质分解,形成氮负平衡 增加尿钙排泻 ? 低蛋白血症、皮肤变薄、肌肉萎缩、 儿童生长发育障碍、骨质疏松 3.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动员脂库中脂肪分解 阻碍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抑制脂肪合成 血糖升高兴奋胰岛素分泌,促进机体某些部位的脂肪合成; ? 脂肪异常分布,产生皮质醇增多症的体态 4.对水盐代谢的影响 增加肾血流量和滤过率,对抗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利尿作用; 化学结构与醛固酮有类似,因而有部分盐皮质激素的潴钠排钾作用 ? 高血压、低血钾 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提高心肌收缩功能,加速传导系统作用,抑制传导组织的炎性反应,增加小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改善微循环 大剂量、长时间 ? 使心肌发生退行性变和损害 久用后使心肌收缩力下降 6.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增加胃蛋白酶分泌,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力和粘液分泌 ? 胃、十二指肠溃疡形成,出血、穿孔 7.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延长红细胞寿命,抑制红细胞被吞噬 促使骨髓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向外周释放,边缘池向循环池转移 抑制骨髓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加速该细胞破坏 抑制淋巴组织增生并溶解淋巴细胞,淋巴组织萎缩,细胞减少 活跃巨核细胞,使血小板增高。 8.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对下丘脑一垂体有抑制(负反馈)作用,CRH和ACTH减少,肾上腺皮质分泌下降 ? 肾上腺皮质萎缩, 应激状况易发生肾上腺危象 9.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阻止内原性致热原——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 使颅内血管通透性降低——利于降低脑脊液压力 和减轻脑水肿 海马、杏仁核和大脑有激素的特异受体,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兴奋、欣快、多食、肥胖、失眠 甚至精神症状 10.对皮肤的影响 皮肤创面不愈合 痤疮、毛囊炎 皮肤变薄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 抗毒作用 抗休克作用 药物与糖皮质激素的相互作用 水平下降、疗效降低: 卡马西平 本巴比妥 苯妥英 利福平 抑制代谢,疗效增强: 酮康唑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基因组效应 与胞浆受体结合,影响基因转录 任何治疗剂量都与基因组效应有关 在与胞浆受体结合后30分钟出现 泼尼松≤30mg/日,“剂量依赖性”显著 30mg~100mg,“剂量依赖性”越来越小 ≥100mg/日,“剂量依赖性”接近于零 非基因组效应 由生物膜介导 其效应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出现 只有在浓度较高时产生 30~250mg/日, “剂量依赖性”最显著 大于250mg/日,“剂量依赖性”越来越小 总效应 基因组效应与非基因组效应的总和 泼尼松≤7.5mg/日时,基因组效应几乎等于总效应 ≤100mg/日,总效应与泼尼松剂量呈现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250mg/日,即使

文档评论(0)

hhh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