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分析试验指导书.doc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协议分析试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 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目 录】 【目 录】 0 【实验环境介绍】 1 1网络协议仿真系统 1 2网络在线仿真实验 1 3 NetSim仿真系统 1 【实验一 链路层实验】 2 1.1 端到端传输【网络在线仿真系统】 2 1.2 以太网数据帧【网络协议仿真系统】 4 1.3 CSMA/CD【网络在线仿真系统】 7 【实验二 网络层实验】 8 2.1分组交换过程【网络在线仿真系统】 8 2.2 IP地址与子网划分实验 9 2.3 IP数据包与IP分片【网络协议仿真系统、网络在线仿真系统】 10 2.4 ARP实验【网络协议仿真系统】 13 2.5 ICMP协议与Ping程序分析设计【网络协议仿真系统、VC++ 6.0】 17 【实验三 传输层实验】 25 3.1 UDP协议【网络协议仿真系统、VB 6.0】 25 3.2 TCP实验 29 【实验四 应用层实验】 34 4.1 HTTP协议 34 4.2 DNS协议 38 4.3 Telnet与FTP协议 44 4.3 DHCP协议 49 4.4 SMTP和POP3协议 53 4.5 SNMP协议 59 【附录:网络监测及常见问题】 64 【实验环境介绍】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主要实验环境包括网络协议仿真系统(基本版)、网络在线验证实验、NetSim仿真系统、Visual C++ 6.0、Visual Basic 6.0等。 1网络协议仿真系统 网络协议仿真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系统主要包括服务器(内部集成HTTP、FTP、Telnet、DNS等服务)、中心设备、组控设备各1台,数据采集器15台,软件系统为分别安装在同组不同计算机上的网络协议仿真编辑器和网络协议分析器。 使用该系统能够编辑发送不同层次的协议数据包,完成对TCP/IP网络协议运行机制的仿真。 2网络在线仿真实验 该实验程序由网络研究、教育领域的不同学者编写,这些程序能够形象的展现部分网络协议、算法的运行情况,通过设置相关的参数获得相应的结果,能够加深实验人员对于这些协议和算法的理解。 3 NetSim仿真系统 该系统由Boson公司研发,是一款Cisco路由器、交换机模拟程序。使用该系统能够了解和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基本运行和配置知识。该系统包括实验拓扑设计器和实验环境模拟器两部分。 【实验一 链路层实验】 1.1 端到端传输【网络在线仿真系统】 1.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 这个简单的程序说明了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比较。虽然这个概念在第一章已详细的讨论过,但一个交互式的动画可以更形象地说明这一点。你设置好链路长度,数据包大小和传输速度后,该实验可以向你演示数据包从发送端向接收端的传播过程。 注意有许多种组合,在发送端还没有结束传播过程时分组的头部已到达接收端。 端到端时延中最为复杂和有趣的成分就是排队时延。在这个程序中,可以设置分组发送速率和链路传输速率,你将会看到分组到达和为接受服务而排队。当队列变满时,将会发生分组溢出,也就是丢包。 当发送端与接收端速率相同时,队列将会变得毫无负担,但当程序执行很长一段时间队列同样会发生溢出。 这个程序模拟了发送进程,发送缓存,接收缓存和接收进程之间的交互过程。当接收缓存变满时,TCP接收端将不再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分组,但发送端继续向接收端发送1比特的数据段。注意: 主机B每次读取2K比特的数据当主机A接收到接收端窗口为0的通知后,会发送一个大小为1比特的分组,该分组不会被接收端接收,只是试探接收窗口是否为0。 这个程序模拟了Go-Back-N协议,在该程序中,窗口限制了发送端最多为5个分组而不需等待确认。多次点击“发送新分组”六次至多次。看有什么现象?IEEE 802参考模型包括了OSI/RM最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OSI/RM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被分成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和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两个子层。由于局域网采用的媒体有多种,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也有多种,为了使数据帧的传送独立于所采用的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IEEE 802 标准特意把 LLC 独立出来形成单独子层,使LLC子层与媒体无关,仅让MAC子层依赖于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LLC子层中规定了无确认无连接、有确认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三种类型的链路服务。媒体访问控制技术是以太网技术的核心。以太网不提供任何确认收到帧的应答机制,确认必须在高层完成。 以太网中传输的数据包通常被称为“帧”,以太网的“帧”结构如下: 各字段的含义: 目的地址:6个字节的目的物理地址标识帧的接收结点。 源地址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