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新领域——大环聚醚.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的新领域——大环聚醚

维普资讯 1993年 《德州师专学报》 第2期 化学的新领域——大环聚醚 王景明 (潍坊教育学院) 提要:本文从奠基者的历史功勋.我国化学工作者的巨大贡献,冠醚的应用现状和 展望三个方面介绍j化学的新领域——大环聚醚化学 大环多醚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具有特殊性能的大环化台物之一,近年来形 成以选择性分子识别为主要内容的 。主一客体化学”和 “超分子化学 ,也是在研究大环 多醚——冠醚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逐渐发展成化学的一个新领域。 一 、 奠基者的历史功勋 对大环多醚的研究成绩卓著者当首推美国化学家彼德森、克拉姆和法国化学家莱恩, 他们。相互发展了对方的经验 ,在实现人们长期寻求的台成与天然蛋白质功能一样的有 机化台物这一 目标方面,取得了 “开拓性的成就”;创立了 “主一客体化学”和 “超分子 化学”。他们的工作对配位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生物有机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等领域的 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他们是大环多醚化学的奠基者,是化学新领域的开拓者,为 此,他们共同荣获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化学家查尔斯 ·J.被德森 (Charks·J.pedersen)在 1967年第十届国际配位 化学学术会议上首先系统地阐述了60余种新型环状聚醚化合物的台成方法,并将环状聚 醚定名为冠醚 (因呈皇蔻状结构故而得名),同时深入地研究发现冠醚环的一系列特性, 为使冠醚化学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分支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化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唐纳德 ·J·克拉姆 (Donold·James·Gram)教授及 其合作者,在彼德森发现冠醚之后不久,便致力于冠醚台成方法的研究,提出了 “主一 客体化学”的观点 基本思想是:具有显著 “识别能力”的某些冠醚可以作为 “主体”, 有选择性地与作为 “客体”的底物发生配台,其基本意图是在模拟酶和底物的作用,并 取得了显著的开拓性成就,模拟了生物体系的某些过程,在立体化学和配台作用方面有 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且在手征性异构体的 “拆分 和 “识别”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 景。 法国化学家路易斯 ·巴斯德大学的让一玛利 ·莱思 (Jean--MarieLehn)教授,是超 · 32 · 维普资讯 分子化学的创始人,继彼德森发现冠醚之后,莱思所领导的科研小组成功地合成了一类 形似土穴的十二环化合物,称之为穴醚,这是一种三维结构形式的化合物,它的穴腔也 能容纳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并且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莱思教授的大量研究 工作最引人入胜的是:双棱穴醚配合物能配合双核 (两个金属离子)的接受体,可以是 ● 较大穴腔的大二环型穴醚化合物和具有园筒状结构的大三环穴醚化合物,更重要的是当 五 两个金属离子 (相同或不相同)之间有相当的距离时,就有可能在其间嵌入一个适当的 叛 正 底物,从而形成称之为 “串联型”配合物 很明显,双棱穴醚配合物结合底物形成 “串 联型”配台物的过程,正是实施分子催化 (包括分子活化)的过程 近期莱恩注意到混 合底物超分子的台成和性质,可以予期 “超分子化学”将会在应用上得到新的开拓和发 展。 被德森、克拉姆、莱恩因研究冠醚化合物成绩卓著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这表明冠 醚化学 (大环聚醚化学)作为当代化学研究中最活跃和不断扩展的新领域已进入了一个 新的时期,获奖者取得的经验对于透彻理解分子在化学反应中怎样产生选择性是有益的。 诺见尔奖金委员会认为:模仿酶化学反应和离子在生物膜上的选择性迁移,这两个领域 的研究,不仅可以增加对 “主客化学”、“超分子化学 的理懈 ,而且也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