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序
识何祚欢,当然是从他的评书开始。小时候,我的武汉话说
得不地道,就听评书,看他们怎么说。不自觉间,通过收音机知道
了作为演员的何祚欢。那时候,他常说评书。细想起来,没有仰慕
没有崇拜更没有发烧,只是觉得这个人说话有趣,尤其他的武汉话
说得比别人都更有味道,至于说些什么却全然不记得。
后来,我自己也成为了文化圈里的人。进了这个圈子,不管是
做什么行当的,东一次开会,西一次联欢,总归会碰到 起。见到
何祚欢也自然而然,何况他又是那么有名。
第 次见到何祚欢我还在省电视台当编辑。怎么就 识了?怎
么就熟悉了,这之间有过什么样的过程,我居然一点没有印象。见
陈伯华就不一样了。我那么清楚记得跟她在 个聚会上同桌,那么
清楚地记得她吃水果嗑瓜子以及她把瓜子送进嘴里的姿态,甚至她
说话的语气和表情也都记忆犹新。与她之间,想是因我对汉剧的陌
生,而导致一种遥远的距离,因了这距离,倒把这一切搁在脑子里
生下根来。而何祚欢呢,他说话的语气和腔调,那么令人熟悉,就
仿佛是 个很早很早就认识的人,见面未曾开口,就 然熟人熟事,
可以不拘礼节,可以不必客套,可以不装模作样,可以用老熟人的
1
口吻开玩笑。如此这般,自是不需记忆来帮忙拴住那些 识的过程
的,下回见了,还是一样的熟稔。对,就是这样的感觉。相信这不
只是我 个人的感觉,几乎全武汉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何祚欢这
样的人物,在武汉有多么家喻户晓,多么受人欢迎,这是外地人想
象不出来的。所以,我总觉得,像他这样的人走出门,买东西不需
要排队,坐汽车不需要买票,进餐馆不需要花钱,违反交通规则不
会受罚,就算半夜遇到打劫的,多半打劫者看清被劫对象不仅放手
不劫,没准反手敬他 支香烟或是掏出笔纸敬请签名。这样的事情
虽则是我的想当然,但的确难保没有。
何祚欢二十几岁就在武汉走红。他在舞台上说评书,在电视里
开茶 ,现在 然红遍武汉三镇。人们对他的声音实在是太熟了。
他只要 开口,不管在哪里,不管能否见到他的人,不管有没有人
介绍说话者为谁,只要是武汉人,谁都能一口报出来:哟,何祚欢咧!
有 篇文章写得传神:武汉人民看到何祚欢就想笑!用 句地
道的武汉话说,是那个事!
二
在我们的印象中,曲艺演员许多文化水平不高。想是因为出道
太早,没有来得及上学便登了台的缘故。但何祚欢不是。他是上过
学读过书的人。读过书的人当演员和没有读过书的人当演员,经常
会表现出 些根本的不同。那便是前者会演也会写,后者却只会演,
拿起笔就干着急。所以,何祚欢演出的许多节目就是他自己写的。
我以为这比那些只会创作却没有舞台经验的人写出的作品要受用得
多。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放进自己熟悉的表演形式中,这常常
有一种出其不意的效果。无论是人随事转,还是事随人走,无论是
起伏跌宕,还是峰回路转,无论是抖开包袱,还是收回笑声,都更
2
加容易收放自如,一切皆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演员到这 步,其实
是进入了一种境界。这些会演又会写的人,更容易在自己的舞台上
出类拔萃。何祚欢如此,业 去世的令我们充满敬意的夏雨田也是
如此。
这世上,有些人我们常常称他们为高人,这就是有时候他们会
蓦然地做 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比方王石去爬珠 朗玛峰,潘石屹
去演电影,少年作家韩寒去当职业赛车手,好莱坞电影明星施瓦辛
格去当州长,如此之类。这些人着实开发着我们许多凡人从业的想
像能力,以及左右我们对生活浪漫方式的选择。而我们的高人、在
武汉这个大舞台上眉飞色舞、欢笑连天的何祚欢呢,他是否也有高
招亮出?
句老话说得好,大俗通雅。有 天,我们看到那个给我们生
活带来快意的何祚欢,那个神气活现,妙语连珠的何祚欢,突然静
静地坐在桌前:像 个 本正经的作家一样,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
涯。他并非像诸多的名人那样,将自己生平写成自传,而是 本正
经地写开了小说和随笔。
初闻此消息时,有一种咧嘴的惊讶。暗思他这么有名,演出费
也不少,居然也来跟我们抢稿费。然后就开始看何祚欢的小说和他
零零星星的随笔。几年下来,他的产量,跟职业作家也差不多少。
这样,就有了这套文集的正式出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