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9制药工程2.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9制药工程2.ppt

病变部位及病因: 双侧黑质病变,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 外周神经的功能特点 1、双重支配、相互拮抗 2、紧张性支配 3、作用与效应器功能状态有关 4、整体调节生理意义: (1)交感N:动员各器官的潜在能力,以提高肌体对环境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交感-肾上腺系统) (2)副交感N:保护肌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迷走-胰岛素系统) (三)递质的分布、效应及受体的阻断剂 1、儿茶酚胺及其受体 (1)肾上腺素(adrenaline,A;或 epinephrine,E)和去甲肾上腺素(nora- drenaline,NA;或 norepinephrine,NE) 及其受体 外周分布:肾上腺素能纤维:多数交感节后纤维, 中枢分布:主要位于延髓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主要在低位脑干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① α受体: 酚妥拉明—α1(主)、α2 哌唑嗪—α1 育亨宾—α2 哺乳类动物神经系统内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分类 (二)受体(receptor) 1、受体的概念:识别和转导 激动剂(agonist) 结合 生物效应 拮抗剂(antagonist)结合 无生物效应 配体(ligand)激动剂和拮抗剂 受体的特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 2、分类 (1)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促离子型受体) (2)G蛋白耦联受体(促代谢型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功能 ② β受体: 普萘洛尔—β受体; 丁氧胺—β2受体; 阿提洛尔、心得宁—β1受体 *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学 (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外周神经纤维的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 神经递质产生、作用受体及生理学效应。 2、熟悉受体阻断剂和激动剂。 3、了解中枢神经递质与功能。 (三)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1、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电刺激脑干网状结构: 易化区和抑制区 调节伸肌紧张性 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 四肢伸直 头尾昂起 脊柱挺硬 本质: 伸肌肌紧张亢进 产生机制: 相对不平衡:抑制区↓易化区↑ 正常:抑制区和易化区协调活动。 不协调的表现:去大脑僵直 1、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 维持身体平衡 2、脊髓小脑(前叶及后叶的中间带) 前叶:调节肌紧张 后叶中间带:调节肌紧张,主要是协调大脑 皮层发动的随意运动 脊髓小脑损伤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 3、皮层小脑(后叶的外侧部) 参与运动计划的形成、运动程序的编制和储存 (四)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功能 随意运动、肌紧张、参与运动计划的设计、编程和运动的启动和终止 (基底神经节功能:尚不清楚) 3、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 (1)震颤麻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症状:①全身肌紧张↑ ②随意运动↓、动作缓慢 ③静止性震颤 ACH神经元 纹状体 黑质 氨基丁酸神经元 DA神经元 A.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功能受损 a. 患者脑内多巴胺↓; b. 利血平→动物→震颤麻痹; c. L-Dopa→动物→症状好转。 大脑皮层运动区 1.主要运动区: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 2.其他运动区:运动辅助区,SⅠ区和SⅡ区,5,7,8,18,19区等 (六)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主要运动区功能特征 ①交叉性: ②倒置性: 空间定位呈身体倒影,但头 面部仍正立 。 ③不均一性: 代表区愈大,运动精细复杂程度愈高 。 ④单一性:精细的功能定位 (一)大脑皮层电活动与觉醒、睡眠 1、皮层诱发电位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三、 脑的高级功能 2、觉醒与睡眠 觉醒状态的维持 脑电觉醒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Ach能) 蓝斑上部(NA能) 行为觉醒:黑质(DA能) (1)睡眠的时相 两种睡眠时相的特点 1.睡眠中枢 脑干尾端“睡眠中枢”,通过上行抑制系统作用于大脑皮层,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拮抗。 (三)睡眠发生机制 2.递质调节学说 ●慢波睡眠:中缝核头部(5-HT) ●异相睡眠:中缝核尾部(5-HT)蓝斑中、后部(NE) 3.内源性睡眠物质 δ睡眠诱导肽、促睡眠因子、褪黑激素等 1、学习与记忆的形式 非联合型学习 联合型学习 (1)经典条件反射 食物(非条件刺激)— 唾液分泌(非条件反射) 铃声(无关刺激) — 无唾液分泌 铃声+食物(强化)— 唾液分泌 铃声(条件刺激)— 唾液分泌(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