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化学》02-章-煤的生成-2.ppt
一、植物的有机组成 二、成煤植物对煤炭性质的影响 谢谢 ? ? 卟啉环中的镁原子可被H+、Cu2+、Zn2+所置换。 用酸处理叶片,H+易进入叶绿体,置换镁原子形成去镁叶绿素,使叶片呈褐色。 去镁叶绿素易再与铜离子结合,形成铜代叶绿素,颜色比原来更稳定。 常根据这一原理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在油脂分子中 若三个脂肪酸部分相同,称为单甘油酯(简单三酰甘油) 若三个脂肪酸部分不同,称为混甘油酯(混合三酰甘油) 2. 组成油脂的天然脂肪酸的共同特点: (1)绝大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羧酸,为多C16 和 C18 (2)大多数含有1、2或3个双键,并以C18不饱和酸为主 (3)几乎所有的不饱和脂肪酸都是顺式构型 在整个植物界中,从菌类植物、苔藓植物一直到种子植物都含有油脂 天然油脂是各种混合甘油酯的混合物 40~60 15~25 20~35 ? ? ? ? 亚麻子油 C18= C18= C18= C18 C16 C14 C12 ? 75~78 13~15 3 6 ? ? 红花油 ? 45~50 20~30 1~2 20~25 1 ? 棉子油 4~8 50~55 25~30 3 10 ? ? 豆油 ? 5~15 70~85 2~3 8~16 ? ? 橄榄油 ? 1~2 5~8 2~4 8~10 16~18 45~48 椰子油 ? 1~5 40~50 20~30 25~30 3~5 ? 牛油 ? 2~5 25~35 9~12 25~30 8~14 2~5 奶油 1 5~10 40~50 12~16 25~30 1~2 ? 猪油 亚麻酸 亚油酸 油酸 硬脂酸 棕榈酸 肉豆蔻酸 月桂酸 脂肪酸 %(质量百分数) 脂肪或油 一些脂肪和油的脂肪酸组成 低等植物脂肪较多,如藻类含脂肪可达20%。 高等植物一般仅含1~2%,多集中在孢子或种子中 脂肪受生物化学作用可被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前者参与成煤作用。 树脂是混合物,其成分主要是二萜和三萜类的衍生物。在树脂中存在的典型树脂酸有松香和右旋海松酸 这两种树脂酸具有不饱和性,能起聚合作用。 树脂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受微生物破坏,也不溶于有机酸,因此能较好地保存在煤中。 (五)树脂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高等植物中的针状树含树脂较多 萜类化合物 基本结构单元: 异戊二烯 单 萜:C10 由两个戊二烯组成 倍半萜:C15 由三个戊二烯组成 二 萜:C20 由四个戊二烯组成 三 萜:C30 由六个戊二烯组成 四 萜:C40 由八个戊二烯组成 类异戊二烯化合物 单萜 香叶烯 香茅醇 牻牛儿醇 α-萜品烯 牻牛儿酸 非兰醛 香芹酮 单萜大量出现在高等植物中,是植物香精油的主要组成 单萜为挥发性物质,不易保留在地质体中 双萜 是高等植物中的普遍生物化学成分 叶绿素的侧连基团 动物中的维生素A中也有双萜结构 链状双萜 叶绿醇 松香酸 海松酸 植物的树脂,尤其是针叶树树脂—松香的主要成分 环状双萜, 多具有2~3环结构,如松香酸、海松酸结构 三萜 是环状类异戊二烯化合物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物质。大部分三萜为五个六元环,有的是四个六元环和一个五元环。 大部分三萜,尤其是五个六元环的三萜都分布在高等植物中,只发现一种四膜虫醇来源于动物。 最丰富的是具有藿烷结构的三萜,分布在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中,在古细菌、蓝细藻的细胞膜中也含有类似的结构 C30, 奥利酸(植物) C30, 乌索酸(植物) 活有机体中主要的三萜类: C30, 里白烯 (蕨类、蓝绿藻细菌)藿烷系列 C30, 羽扇醇(植物) C30, 异乔木醇(植物) 乔木烷系列 C30, 四膜虫醇(原生动物) 伽玛蜡烷系列 C30, α- 芒柄花根醇(植物) C30, 羊毛甾醇(动物组织) 繁峙褐煤饱和烃191质量色谱图 C35,22R-17α, 21β-五升藿烷 31 C35,22S-17α, 21β-五升藿烷 30 C34,22R-17α, 21β-四升藿烷 29 C34,22S-17α, 21β-四升藿烷 28 C33,22R-17α, 21β-三升藿烷 27 C33,22S-17α, 21β-三升藿烷 26 C31,ββ藿烷 25 C32,22R-17α, 21β-二升藿烷 24 C32,22S-17α, 21β-二升藿烷 23 C30,ββ藿烷 22 伽马蜡烷 21 C31,22R-17α, 21β-升藿烷 20 C31,22S-17α, 21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