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酶教材课程.ppt
第七章 酶;内容提要;第一节 酶的概述;一、研究历史;1883年,Johan Kjeldahl建立了一套检测有机物中-3价氮的方法,即测定氮的含量的方法.
1894年,加酶食品的第一次商业化生产
1894-1913年,德国化学家Emil Fisher根据糖化酶的特点建立了钥匙-锁理论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钠(J.B.Sumner,1887—1955)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并指出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1963年,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用酶的突破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T.R.Cech,1947—)和奥特曼(S.Altman,1939—)发现少数 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L19 RNA和核糖核酸酶P的RNA组分具有酶活性是两个最著名的例子。
1986年,Richard Lerner和Peter Schultz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具有酶活性的抗体(catalytic antibody)。
1990年,发现DNA的催化活性;二、酶的基本性质;(一)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三、酶的化学本质及其组成;(一)酶的化学本质;1.大多数酶是蛋白质;2. 核酶;3. 抗体酶;(二)酶的化学组成;1. 酶的分子组成;酶的辅助因子;酶蛋白决定酶专一性,辅助因子的功能是传递电子、原子或某些功能基团的作用,决定酶促反应的类型和反应的性质。
NAD+ 构成专一性强的乳酸脱氢酶、醇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的辅基。;2. 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多酶融合体;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多酶融合体(多功能酶);3. 同工酶;第二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一、酶的命名;(一)习惯命名法;(二)国际系统命名法;二、酶的分类;;(一)氧化还原酶类;1. 氧化酶类;A·2H + B A + B·2H ;(二)转移酶类;(三)水解酶类;(四)裂合酶类(lyases) ;(五)异构酶类(isomerase);(六)合成酶类(连接酶类);第三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一、酶的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一)基本概念;1. 活性中心;2. 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3. 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二)活性中心的共同特点;二、酶的活性中心与酶作用的专一性;(一)酶作用的专一性;1. 绝对专一性;2. 相对专一性;A — B 或 A — B;3. 立体异构专一性;旋光异构专一性;几何异构专??性;酶能区分从有机化学观点来看是属于对称分子中两个等同的基团,只催化其中的一个基团,而不催化另一个。 ;(二)酶作用专一性的假说;1. 锁钥模型;;2. 诱导楔合模型;
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和底物都有自己特有的构象,在两者相互作用时,一些基团通过相互取向,定位以形成中间复合物。
;3. 三点附着学说;三、空间结构与催化活性;;四、酶原的激活;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制;一、酶能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物分子活化时所需的能量;二、中间复合物学说和酶作用的过渡态;酶介入了反应过程。通过形成不稳定的过渡态中间复合物,使原本一步进行的反应分为两步进行,而两步反应都只需较少的能量活化,从而使整个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形成过渡态中间复合物是关键。
;三、酶作用高效率的机制;(一)邻近与定向效应;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二)酶促使底物的敏感键断裂;酶从低活性形式转变为高活性形式,利于催化。
底物形变,利于形成 ES 复合物。
底物构象变化,形成过渡态结构,大大降低活化能。;(三)酸碱催化;影响酸碱催化反应速度的因素;酶分子中可作为亲核基团和酸硷催化的功能基团;胰凝乳蛋白酶分子中催化三联体构象;(四)共价催化;亲核基团:能提供自由电子的基团。如酶中的Ser-OH,Cys-SH,His-N:
亲电基团:能接受电子的基团。如底物磷酰基(-P=O),酰基(-C=O),糖基(Glu-C-OH);酶中的 Tyr, Lys。
酶中的亲核基团和亲电基团分别与底物中的亲电基团和亲核基团作用形成共价中间物,提高反应速度。
因此,Ser、His、Cys、Tyr、Asp、Glu、Lys 常是酶的活性中性氨基酸残基。;(五)活性中心的微环境;第五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一)酶反应速率;酶促反应时间进程曲线;(二)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单分子酶促反应的米氏方程及 Km;米氏方程的推导;米氏常数的意义; 米氏常数的测定;酶动力学的双倒数图线;Km值与米氏方程的实际用途;已知某个酶的 Km 值,就可以计算出在某一底物浓度时,反应速率相当于 Vmax 的百分率。
帮助推断某一代谢反应的方向和途径。
当一系列不同的酶催化一个代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药物分析与常用组学技术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2025年杭州临安区公开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和两新专职党务工作者3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蒸馏法海水淡化阻垢剂性能评价方法 动态模拟试验法 编制说明.pdf VIP
- 无障碍设计PPT课件.ppt VIP
- CTD格式申报资料(原料药)新.pdf VIP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无障碍设计原则》课件.ppt VIP
- 标准图集-20CJ95-1装配式保温楼地面建筑构造——FD干式地暖系统.pdf VIP
- 《无障碍设计》课件.pptx VIP
- 2025年7月份最新征信报告可编辑模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