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工程基础第五章吸收.ppt
第五章 吸收 5.1 化工生产中的吸收操作 吸收过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离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冶金等生产过程,其应用目的有一下几种: (1)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或产物; (2)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或精制气体; (3)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 (4)工业废气的治理。 5.1.1 吸收操作的类型 1 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2单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 3 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 4 低浓度吸收与高浓度吸收 1 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 物理吸收:在吸收过程中溶质与溶剂不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称为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如果吸收过程中,溶质与溶剂发生显著化学反应,则此吸收操作称为化学吸收。 2 单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 单组分吸收: 在吸收过程中,若混合气体中只有一个组分被吸收,其余组分可认为不溶于吸收剂,则称为单组份吸收。 多组分吸收:如果混合气体中两个或多个组分进入液相,则称为多组分吸收。 3 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 等温吸收:气体溶于液体中时常伴随热效应,若热效应很小,或被吸收的组分在气相中浓度很低,而吸收剂用量很大,液相的温度变化不显著,则可认为是等温吸收。 非等温吸收:若吸收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热很大,液相的温度明显变化,则吸收过程为非等温吸收过程。 4 低浓度吸收与高浓度吸收 高浓度吸收:通常根据生产经验,规定当混合气中溶质组分A的摩尔分数大于0.1,且被吸收的数量多时,吸收过程称为高浓度吸收; 低浓度吸收:如果溶质在气液两相中的摩尔分数均小于0.1时,吸收过程称为低浓度吸收。 低浓度吸收的特点: (1)气液两相流经吸收塔的流量为常数。 (2)低浓度吸收可视为等温吸收。 5.1.2 气体吸收过程 一 相关概念 1 吸收过程 2 吸收操作的依据 3 溶质 4 惰性组分 5 吸收剂 6 吸收液 7 吸收尾气 二 吸收操作流程 以书上图5-2 煤气的脱苯为例. 三 吸收剂的选用 1 溶解度 2 选择性 3 溶解度对操作条件的敏感性 4 挥发度 5 粘性 6 化学稳定性 7 腐蚀性 8 其它 5.2 气液平衡关系 5.2.1 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方法 1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2 质量比与摩尔比 3 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 4 气体的总压与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的组分的分压 气体的总压与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的组分的分压 总压与某组分的分压之间的关系为 pA=p*yA 摩尔分数、体积分数和压力分数的关系为: 摩尔分数=体积分数=压力分数 5.2.2 溶解度曲线 平衡状态 饱和浓度 平衡分压 相平衡关系 溶解度曲线 易溶气体 难容气体 溶解度适中的气体 5.2.3 亨利定律 1 亨利定律的文字描述 当总压不高时,在一定的温度下,稀溶液上面气相的平衡分压与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亨利定律。 2 数学表达式 pA*=Ex 3 影响因素 5.2.4 亨利定律的其它表达形式 1 用分压和浓度来表示 pA*=cA/H H的物理意义: 在一定的温度下,当溶质A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为1Pa时,该组分在液相中的平衡浓度。 H与E的关系 E=ρ/HM 2 用溶质在气相和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来表示 yA*=mxA m=E/p 3 用物质的量比来表示 例题1 某系统温度为10摄氏度,总压为101.3千帕,试求在此条件下,空气与水充分接触后,每立方米水中能溶解多少克氧气? 解:空气按理想气体处理,由道尔顿分压定律可知,氧气在气相中的分压为: pA*=py=101.3kPa×0.21=21.27kPa 氧气为难溶气体,故氧气在水中的组成x很低,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由表5-1查的10摄氏度时,氧气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3.31×106kPa。 因为H=ρ/EM cA=HpA 所以cA= ρpA/EM=3.57×10-4kmol/m3 每立方米水中的溶解氧为: 3.57×10-4×32×1000=11.42g/m3。 5.2.2 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1 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 发生吸收过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yy*或xx* 反之,溶质自液相转移至气相,即发生解吸过程。 2 指明过程进行的极限 3 确定过程的推动力 在吸收操作中,通常以实际操作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差距来表示吸收过程的推动力。 例5-2 5.3 吸收速率方程 5.3.1 分吸收速率方程 一 以气膜传质分系数表示的吸收速率方程 气相对流传质速率方程也可以用摩尔分数和物质的量比表示:因pA=pyA,故 又因 代入得到 通分后约去YAYi即得 几种气膜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 二 以液膜传质分系数表示的吸收速率方程 以摩尔分数和物质的量比表示 5.3.2气液两相界面的溶质组成 对于定常态传质过程,NA为定值。因此 5.3.3 总吸收速率方程 1 用气相组成表示吸收推动力(气相总吸收速率方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4.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课件.ppt
- 【化学】2.3《氧化还原反应》课件1人教版必修1.ppt
- 【化学】3.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人教版必修2课件2.ppt
- 【化学】5.3《功能高分子材料》课件2人教版选修5.ppt
- 【广西】最新化学高考专题课件:专题二-第4讲-电化学原理.ppt
- 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pptx
- 三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第2讲.ppt
-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技术与工程实践--第8章-用户终端.ppt
-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技术与工程实践--第9章-NGB网络支撑系统.ppt
- 下一代数字电视广播系统-Next-Generation-Terrestrial-Broadcast-Television-System-Collaboration.ppt
- PDM软件:Siemens Teamcenter二次开发_(17).Teamcenter最佳实践与案例分析.docx
- SCADA软件:GE Proficy二次开发_(4).Proficy开发环境搭建.docx
- 智能电表软件:Landis+Gyr智能电表二次开发_(13).系统集成与测试.docx
- 智能电表软件:Elster智能电表二次开发_(8).Elster智能电表二次开发环境搭建.docx
- PDM软件:Siemens Teamcenter二次开发_(11).TeamcenterAPI与编程基础.docx
- SCADA软件:GE Proficy二次开发_(7).报警与事件管理.docx
- 智能电表软件:Echelon智能电表二次开发_(11).智能电表行业标准与法规.docx
- 智能电表软件:Itron智能电表二次开发_(6).用户界面定制与开发.docx
- 智能电表软件:Elster智能电表二次开发_(9).Elster智能电表二次开发工具使用.docx
- PDM软件:PTC Windchill二次开发_(21).Windchill最佳实践案例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