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监测复习大纲
环境监测复习大纲
一、环境监测专用名词解释
1. 环境监测:广义定义:追踪污染物种类、浓度的变化而在一定时期内对污染物进行的重复测定。狭义定义:判断污染物是否达到环境标准或评价环境管理和控制系统的效果而进行的定期测定。概括:环境监测是用科学方法监视和测定代表环境质量其发展变化趋势数据的全过程。
2. 环境优先污染物及优先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优先检测。
3. 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4. 相乘(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当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有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单独作用的总和时,称为相乘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时,称为拮抗作用。
5. 降尘、飘尘、可吸入颗粒物:将较粗的、靠重力即可较快沉降到地面上的颗粒物称为降尘。d10μm颗粒可自动沉降至地面,称为降尘。d10μm 颗粒(PM10)可长期飘浮在大气中,称为飘尘。其有胶体性质,又称气溶胶。它对人的危害最大,烟、雾、尘都属此类,又称可吸入颗粒。
6. 大气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质达到一定程度,空气的质量发生变化、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对人类造成危害,此现象称为〝空气污染〞
7. 光化学氧化剂:是指除去氮氧化物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
8. 相对误差:
9. 综合水样:同时采集不同采样点的废水样后混合,这种混合水样称为综合水样。测定结果仅代表取样时的综合排放浓度。
10. 瞬时水样:从水体中不连续地随机采集的水样叫瞬时水样。这种水样只代表取样地点和取样时的水的状况。流量不固定、不连续流动、污染物最高值和最低值一直在变化的水体,都适用于瞬时水样。
11. 混合水样:每间隔相同时间、在同一采样点采集的废水样混合而成的水样称混合水样。又可分为平均和加权平均混合水样。
12. 采样断面:对照断面:反映进入本地区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一般设在进入城市、工业区废水排放和生活废水集中排放口的上游,即基本未受本地区污染影响之处;控制断面:控制断面是为了确定特定的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或评价污染状况、或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而设置的采样断面;净化(消减)断面:净化断面是指废水在河流中流动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混合时,由于自净作用,污染程度明显减缓的断面。一般设城市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13. 水的表色与真色:完全去除悬浮物后的水的颜色为〝真色〞;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的颜色为〝表色〞。
14. CODCr
15. CODMn
16. DO和SS:DO: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SS:水样经过过滤后留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在103-105摄氏度烘至恒重后得到的物质称为悬浮物(SS)。
17. 污泥沉降(积)比SV:将均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入1000 mL 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30分钟,则沉降污泥与所取活性污泥混合液体积之比为污泥沉降比。
18. 污泥浓度MLSS:1L曝气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质量,记作MLSS。
19. 污泥体积指数SVI:水样静置30min后,单位质量干污泥所形成的湿泥的体积,记作SVI
20. 凯氏氮:是指凯氏法测得的含氮量,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铵盐而被测定的有机氮化物。
21. 总残渣:是水样在一定温度下蒸干、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包括溶解固体物和悬浮物。
22. 生物的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
23. BOD5 :生化耗(需)氧量的定义:在规定条件下,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经过生物氧化过程中消耗的溶解氧的质量。微生物的分解速度非常缓慢,若使有机物全部降解,约需20天以上的时间,记作BOD20;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20oC培养5天后测定,记作BOD5。
24. 指示生物
25. 生物浓缩
26. 半致死剂量(LD50)
27. 细菌总数
28. TOC:总有机碳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数。
29. 声功率
30. 硫酸盐化速率
31. 放射性
32. 放射性半衰期
33. 空白试验
34. 噪声
35.土壤污染
36. 生物指数法
二、采样、样品保存及预处理
1. 大气采样点的布设的原则与要求 :(1) 监测点周围50m内不得有污染源。(2) 监测仪器采样口附近或仪器光路中间不能有高大物体阻碍空气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班主任应强化学生安全意识.doc
- 七年期末历史卷.doc
- 写论文终极指导.doc
- 网络安全07.ppt
- 四级考试常见场景词归纳及考试技巧.doc
- 心存感恩,自立自强.doc
- 广东省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PI招聘指南.doc
- 院学生会拔河策划书.doc
- 03-调查研究设计内容.ppt
- 班杜拉观察和联结说.ppt
- 2025年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高三一模数学试卷及答案.docx
- 生态农业生物防治技术产业政策支持与市场拓展策略报告2025.docx
- 2025年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高三二模数学试卷及答案.docx
- 中国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下的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养老护理员生活照护考试题+参考答案.docx
- 初级电力线路工模拟考试题+答案.docx
- 中国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研究报告[001].docx
- 中国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技术路径报告[001].docx
- 新型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突破与创新案例研究报告.docx
-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技术考试题与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