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北上培训讲解.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征 -北上培训讲解.pptx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长征的重要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转战14个省,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各路红军在长征途中累计行程65000余里 “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是我军历史上最长距离的一次行军。长征于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期间,红军三大主力和红25军的累计行军总行程达65000余里。其中,行程最长的是中央红军,历时1年,途经11个省,长驱25000余里;红二方面军其次,行程20000余里;红四方面军行程10000余里,红25军行程近10000里。长征第十七章: 赵俊东红军长征当时为什么要 北上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县)会师,在随后召开的两河口会议上,中央认为川西北的松(潘)理(县)茂(县)地域狭窄,利于敌人封锁,不利于红军反攻,又是少数民族地区,粮食、衣被、武器等都缺乏,不利于补充。因此,中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在川、陕、甘建立根据地。长征北上的意义 红二方面军的长征,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同志的正确指挥下,沿着中央红军长征的道路,进行的一次胜利的长途远征。它于一九三五年十一月自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出发,一九三六年十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结束,纵横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八个省,历时三百六十日,行程两万余里。红二方面军长征的胜利,体现了率领红二方面军长征的贺龙同志,对党、对毛主席、对人民坚贞不渝,坚持与错误路线进行不懈斗争,又顾全大局,维护党内团结。同时还表现出贺龙同志具有无产阶级军事家的超人胆略,不仅有压倒敌人的勇气,而且有驾驭战争的能力,以及红二方面军官兵一致、英勇善战、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军长征北上简述 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30个团向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 新 的“围剿”。为争取主动,红2、红6军团于1935年11 月19日撤离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开始长征,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红2、6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7月,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936年10月22日到达至宁夏的兴隆镇、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最后胜利到达陕北,行程2万余里,历时11个月,转战湘、鄂、川、黔、滇、康、青、甘、宁、陕共10省。)北上前瞻强渡澧水巧过沅江 1935年10月,敌人刘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围剿”越来越紧。领导上决定,在敌人新的大规模进攻之前,主动退出根据地,首先南下打到敌占区域,然后再相机西征、北上。部队火速从津市、澧州、临澧、石门等地集中到桑植一带,进行了短时休整,作好出征准备。11月19日傍晚,大军告别了创建刚满一年的根据地,开始了新的战略转移。在整个二、六军团的西征大军中,我们红六军团17师被指令为先头部队,49团作为先头团,任务是:抢渡澧水、沅江,把敌人依江筑成的双重封锁线撕开一个缺口,为全军打开进军的道路。便水一战 一月二日到六日的便水一战,红军不但没有达到预定的作战目的,而且官兵伤亡一千多人。便水战斗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对敌情的估计不足外,两个军团的相互协调也不够,进入战斗和撤出战斗时都出现了配合脱节。同时,在部署上没有对保护侧翼的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敌军在红军侧后的出现几乎是致命的。天主教堂里的会议 红二、红六军团领导在石阡县城内的一座天主教堂里召开了会议,会议认为应该放弃原来在这一带建立新苏区的计划,因为这里“居民稀少,经济落后,粮食十分困难,不利于大部队久留,同时这里“山河纵横,机动不便”,也不适于红军展开运动作战。会议最后决定:继续向西,争取在贵州西部建立根据地。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重走一年前中央红军的长征之路。飞渡乌江 红军冒着寒冷的冬雨连续奔袭,到达乌江渡口上的黔军阵地时,一个连的黔军在睡梦中成了俘虏。接着,红军迅速夺取船只并开始架设浮桥。天亮的时候,主力到了,大部队立即开始渡江。顺序是红二军团在前,红六军团在后。红六军团后卫部队渡江的时候,追击的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已经接近,最后一批渡江的红军纷纷跳进乌江奋力泅渡。就这样,红军近两万人的部队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全部渡过了乌江。瓦窑堡会议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十七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中国革命史称之为“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讨论的两个重大问题是:中国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和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