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原住民现代创作歌曲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住民现代创作歌曲研究

原住民現代創作歌曲研究 卑南族三個世代的傳承: 陸森寶、胡德夫、陳建年的音樂創作 廖子瑩 摘要 依原住民社會的口傳傳統,歌曲是一種集體創作,在傳承的過程中, 因為即興而產生的改變使得傳統歌曲有很大的創作空間。隨著時代變遷, 原住民人口外移,在外來文化影響下 ,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受到或多或少的 衝擊,在音樂上也呈現一種多元文化的現象。 本文所要探討的「現代創作歌曲」,是原住民音樂中一直存在的類型, 與傳統歌曲不同的是 ,有些歌曲的作曲者是確定的 ,它們早從日治時期就 以記譜的方式留傳下來。近十餘年來 ,隨著本土意識的增強 ,唱片市場悄 悄出現了一股出自原住民歌手與創作人的聲音。這些音樂不同於主流的流 行音樂,也不同於耳熟能詳的山地舞曲,有些在旋律取材自原住民的傳 統 ,有些則混和了西方流行音樂的元素 ,再加上現代的編曲方法 ,填上國 語、台語、甚至外國語言的歌詞 ,成為一種特殊類型的歌曲。 本文以卑南族三個世代,三位代表性創作者 : 陸森寶、胡德夫、陳 建年的作品,探討原住民近代歌謠創作的歷程與素材 ,以及歌詞中呈現出 的各個世代的心靈寫照。 1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壹、 住民近代創作音樂概況 原住民創作歌謠的開端究竟從何開始?就如大多民間音樂一樣 ,其作 者、年代已不可考。日治時 ,台灣首次引入錄音技術後 ,唱片工業開 發展。同時,日人採集原住民音樂,留下聲音與文字的紀錄;原住民透過 日本教育首次學會西洋音樂與記譜法。本文以日治時 作為近代創作歌謠 的開端 ,由於政治社會環境的改變與原住民的文化緊密相連 ,故本章將原 住民近代創作音樂劃分為三個時代 :日治時 (1895~1945 )、國民政府 來台後的25 年(1945~1970 )、台灣經濟起飛之後25 年(1970~ 1995 ), 政權轉換的民間音樂的文化政策 ,對近代原住民創作音樂的發展如何產生 影響 ? 一、日本政府的音樂政策 日治時 (1895~1945 ),日本先後推行的理蕃政策以及皇民化運動 , 強制推行日語、禁止說漢語和地方方言 ;1938 年後 ,總督府透過各級官 府、學校、公司、青年團等團體的立各式大規模樂團,實踐所謂音樂報國 , 推動皇國文化的工作 ,在各地舉行各種名目的音樂演奏會, 1941 年皇民 公會正式成立 ,並對音樂開 進行政治統治的動員 ,日人三宅正雄自此 開 主張新台灣音樂,鼓勵日文作詞者採用台灣的旋律創作 ,下令本土音 樂表演一律改唱日語歌詞 ,而一些漢語流行歌曲在此時改填了日文歌詞 , 內容成為慷慨激昂的軍國歌曲。 這種「東洋化」現象也出現在當時原住民的音樂中,台灣總督府在1935 年出版專為原住民兒童與青年學員編撰 ,供教育所使用的歌唱教本「教育 所用歌唱教材集」,樂曲多為單聲部曲調 ,以4/4、2/4 拍子為主大量使用 附點八分音符與十六分音符節奏表現振奮的情緒。或以傳統曲調填上日文 歌詞 ,在日本小調的旋律上使用原住民語 ;以阿美族來說 ,日本政府當時 徵召族人修築鐵路、開路等 ,因而創作不少關於具有這些歷史背景的歌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