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儿童教育--捕捉儿童敏感期.pdf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教育--捕捉儿童敏感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 捕捕捉捉儿儿童童敏敏感感期期 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婴幼儿喝了糖 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水?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 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这一切,揭示的是儿童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秘密——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 0——6 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 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 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通过十年的教育实践,以孙瑞雪为首的幼儿教育专家团队发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 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他们还发现,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 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 6 ——12 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 6——12 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 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 6 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 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不到敏感期的种种表现。这样我们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始终没有进入更多家长的视野。 第一章 4 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第一章 4 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第第一一章章 44 个个孩孩子子的的敏敏感感期期故故事事 通过 4 个孩子的故事,将不同孩子在同一个年龄段的认知状态和表现放在一起,给读者提供一个个 成长的横剖面图。 缇缇(2 岁半-5 岁) 缇缇(2 岁半-5 岁) 缇缇缇缇((22 岁岁半半--55 岁岁)) 女儿是个极度敏感的孩子。一般孩子注意不到的细枝末梢,在她眼里就可能被放大成参天大树。我 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一直错误地以为这么脆弱敏感的孩子一定要多多磨炼。我居然一直在磨练她, 好让她变得泼辣一些! 女儿 2 岁半时,我们搬家了。大人当然高兴,但对女儿来说,看不见熟悉的物品,看不见熟悉的邻 居和小朋友了。她曾哭着求我们把家搬回去,这当然不可能。我丝毫没有注意到女儿渐渐忧郁起来的眼 神。 现在想来,女儿受的最致命的打击是 3 岁刚上幼儿园的第一天。那天,她带着最喜爱的画书《红宝 盒》到了幼儿园,下午接她的时候,发现女儿的眼睛哭得又红又肿。她说画书被老师没收了,再也找不 到了。我心疼地、小心翼翼地跟老师商量,明天就送女儿来半天吧?那位班主任老师说:“这样太惯着她 了,我们都是当老师的,这个道理你还不懂吗?”第二天,当女儿用绝望的眼神哀求我别送她去幼儿园时, 我不为之所动,自以为那是对她的锻炼,只要坚持送,就能改变她的敏感多虑。 从那以后,女儿开始出问题了:憋尿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不爱说话,即使面对妈妈。我常在晚上 摸摸她的小枕头,湿湿的!但她再也没有放声大哭过! 她小小的心灵到底有过多大的创痛?现在想来,那段日子对女儿来说一定是暗无天日的。同样的经 历不一定给别的孩子留下阴影,但女儿却从此陷入了恐惧中。而我却在无知中毫不留情地把她推得更远。 假若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带着女儿搬回旧家!一定第二天就带着女儿退出那所“双语艺术 幼儿园”! 后来接触到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我才终于明白,敏感的孩子需要更细心的理解和呵护、更多的爱与 自由。如果妈妈都不能成为她最后的安全港湾,她那脆弱如丝的心灵还能从哪儿得到抚慰?对一个孩子而 言,当四面八方都无出路,她又怎能不把自己封闭起来? 现在我知道,女儿因为敏感,比一般孩子千百倍地易受伤害;因为敏感,她也具有更细腻的品质。 应该感谢上帝的安排,也许正因有如此敏感的孩子,才使我从心底生出更为敏锐、细致而深切的爱来献 给她。 孙瑞雪:我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孩子要锻炼、摔打,这样才能培养出坚强的、有出息的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