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乐亭县王庄子初中 赵艳香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河北省乐亭县姜各庄镇王庄子初中 赵艳香
摘要: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自尊心,努力提高文化素养,是语文教师的责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全面地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有目的的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崇高的思想、生活中的哲理去感染学生,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合格人才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精神。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所以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自尊心,努力提高文化素养,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语文教师的责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全面地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有目的的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崇高的思想、生活中的哲理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孩子们成长为一株株健壮的大树。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于一体,任何一篇文章在学习时都注重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情感目标恰恰是德育教育的渗透。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要求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联系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粘力,也是热力。爱国主义情感一旦激起,并不断强化,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在学生的心灵中形成爱国定势,爱国即成为学生的一种信仰。叶圣陶先生说:“人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发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此,要充分挖掘分散在课文中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中深厚的爱国因素,对学生进行民族优越感、忧患感、使命感等多层次的爱国教育。
挖掘课文中的爱国因素,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陆游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的充溢着爱国思想情感的诗篇总是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于诗人68岁时,当时诗人被排挤到一个小村庄,没有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心中仍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深了,梦见自己骑着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歌深沉的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诗人的爱国之情。
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被他的爱国之情震撼。每每教学这首诗时,我从课外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陆游的生平,体会他的爱国豪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搜集陆游的诗,组织学生开“陆游爱国诗会”,《示儿》、《书愤》、《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一首首爱国诗歌使学生受到爱的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一位学生在随笔中写道:“陆游的爱国之情奔放激越,正如他自己所说,‘老夫壮气横九州’,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也应有‘壮气横九州’的豪情,发奋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还有很多的课文都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都德的《最后一课》把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诠释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懂得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赴壮词以记之》再现了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等等。只要我们细心,留心,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像春风化雨那样润物无声地滋润学生纯洁的心灵,使学生健康成长。
欣赏祖国壮美河山、灿烂文化,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赞颂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美丽的大好河山,如:沈括的《活板》记录了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让学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还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南国秋色,“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赤壁,“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等等。对于这些材料,老师通过高超的授课艺术指导学生诵读、品味、鉴赏,情感与作品产生共振,学生心中的美感、自豪感潜滋暗长的同时,爱国情操也得到陶冶。
树立榜样,渗透理想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一旦对榜样产生趋向心理,就会促使他在成长的道路上像他所崇拜的榜样一样勇往直前。教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