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历史优质课:点燃人性之光(王伟).ppt

省历史优质课:点燃人性之光(王伟).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省历史优质课:点燃人性之光(王伟)

点燃人性之光 ——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 临安昌化中学 王 伟 观点呈现: 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理性主义文化来反对天主教神权下的非理性主义、禁欲主义的运动,是一场以人本主义反对神本主义的运动。 ——人民版《教参》 思考:你赞同上述观点吗? 我们通常通过什么方法来得出或证明历史观点? 方法:研究史学资料,做到论从史出。 一、禁锢已久的人性——“无我” 材料一:在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部观看都一样……一直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睡眠状态。 ——(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材料三:在神学统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张成岗《从神本到人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解读》 思考:根据材料一和二,分析材料一中“纱幕”的含义。 根据材料一和三,分析中世纪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处于 一种怎样的状态? 二、冲破禁锢的斗争——“寻我” 材料一: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思考: 材料一中“纱幕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中恩格斯所说的“最伟大的变革”指的又是什么?你能说出“变革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吗? 蒙娜丽莎的微笑 发展 15.C中后期 —16.C 初期 14.C— 15.C中后期 高峰 16.C以后 文学 美术 戏剧 意大利 意大利 英国 (1)“寻我”足迹之文学 《神曲》叙述但丁在梦中游历了地狱、炼狱和天堂。其中,炼狱是从地狱到天堂的必经之路。 《神曲》片段一: 但丁“发现”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正在地狱的一个火窟中永受煎熬。但丁对痛苦的教皇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神曲》片段二: 在《炼狱篇》中,但丁明确宣称:“我是一人,当爱情鼓动我的时候,我依照它从我内心发出的命令写下来。” 思考:从片段一可知,但丁对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持怎样的态度? 从片段二可知但丁崇尚什么? 例1 但丁与《神曲》 例2 彼特拉克与《歌集》 材料一:(名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材料二:(名诗)我象往常一样在悲思中写作,鸟儿的轻诉和树叶的微语在我耳边缭绕,一条小河,傍依着两岸鲜花在和风细浪中畅怀欢笑……。 思考: 从材料一可知,彼特拉克与但丁的相同之处有哪些? 朗读诗歌并谈谈你对彼特拉克所推崇的“凡人的幸福”是如何理解的? “人文主义之父” 情人劳拉 例3 薄伽丘与《十日谈》 材料一:(名言)“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材料二:《十日谈》主题: 第四天:结局不幸的恋爱故事。 第五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第七天:妻子与男人偷情的故事。 第八天:男人与女人之间互相作弄的故事。 第十天:有关恋爱的故事。 思考:依据材料一分析,薄伽丘的思想主张有何突出特点? 从材料二可知,薄伽丘所推崇的人性有何明显的局限性? (2)“寻我”足迹之绘画 中世纪圣母像 欣赏并思考: 文艺复兴画家手中的圣母与中世纪宗教画中的圣母有何不同? 达芬奇自画像 达芬奇笔下的圣母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 (3)“寻我”足迹之戏剧 文艺复兴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世纪时传遍欧洲。 16世纪,英国迎来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戏剧作家: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1564—1616 代表剧作: 《奥赛罗》 《仲夏夜之梦》 《李尔王》 《哈姆雷特》 《麦克白》 《威尼斯商人》 思考: 依据材料分析莎士比亚从哪些方面推崇“人”的价值? 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薄伽丘有何不同?这个不同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了怎样显著的变化?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