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仲彬与致身录-淡江大学.pdf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仲彬与致身录-淡江大学

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四十三期】 壹、前言 有明一代,關於建文帝自焚宮中與遁亡於外之是是非非,聚訟紛紜,莫衷一是。而 且,嘉、隆以後,建文事蹟之政治禁忌漸弛,藉此而出現的野史,雨後春筍般地出現, 充斥著明清以來的學術界。據清代學者黃虞稷所著錄,關於建文帝事蹟及其傳說的私史 著作,多達二三十種(1) 。這是明末清初私史發達的重要表現之一。其中,舊題史仲彬 《致身錄》,就是一部有著重要影響的私史。自此書問世以後,即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 注和討論。而此後出現的辨偽書,如姚際恒《古今偽書考》,黃雲眉《古今偽書考補證》, 張心澂《偽書通考》,鄧瑞全、王冠英《中國偽書綜考》等,對明清學者關於《致身錄》 的探討,多語焉未詳,無以審知此一段學術研究之經歷及其成就,且至今尚未見專文論 及(2) ,是為一種缺憾。在此,筆者不揣譾陋,就《致身錄》相關問題,略作一番鉤稽和 梳理,以求教于方家諸賢。 貳、史仲彬與 《致身錄 》 (3) 關於史仲彬其人,《明史》無傳,其名僅附見於《明史‧牛景先傳》後 。今據其曾 孫史鑒(字明古)所作〈曾祖考清遠府君行狀(4) 〉及吳寬所作〈清遠史府君墓表(5) 〉,將史 仲彬之事蹟臚列如下。 史仲彬,字文質,號清遠。史氏先世居嘉慶思賢鄉。元末時,有史榮之子曰史巨仁者, 入贅吳江穆溪黃氏,後遂定居吳江,並生史仲彬其人。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後,整頓吏治, 主張以嚴刑峻法治國,並許民糾發貪黷官吏。因此,史仲彬以其任俠好義,與鄉諸少年縛 貪縱官吏,上獻明廷;貪吏被處,史氏等人得賞並給舟遣還。後在其父的敦促下,屏棄遊 閑,改行恭謹,以力田拓殖為業。當時,明廷重視戰後農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廣設糧長, 以督生產。史仲彬接替前任,力改其非,約束屬下,不害民利,從而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 極性,故而「稅入居最」,得到了當地上級官員的賞識。因吳江地處水利之要害,史仲彬 多次與治水諸使交涉,故弊政「多所罷行」,得到當地人民的認可。洪熙初年,明廷詔令 「民有戶絕而田廢者除其額」,並「許民自墾而薄稅之」。但是,官吏相互勾結,魚肉百姓, 而人民又懼禍,「莫敢籍報」。在這種情況下,史仲彬不計利害,慨然上奏,「得減稅若干」, 而自家卻不沾私利,故「人多德之」。史仲彬生於元末至正二十六年(1366),至明宣德二 28 明清間偽書《致身錄》攷論 年(1427),因人誣陷而庾死獄中。時年 62 歲。其生平事蹟大致如此。 那麼,史仲彬與《致身錄》又有何聯繫呢?其實,《致身錄》又名《奇忠志》,系諸 生史兆鬥所撰而託名于其先祖史仲彬。萬曆中,史兆鬥刊刻此書,「多所援據通人為之 (6) 。攷史兆鬥字辰伯,為史仲彬九世孫。兆鬥為諸生,屢試不第而棄去。但他「力學 序」 于古,尤博通前明典故」,年少時,即有文名,士大夫爭客之。順治十八年(1661)卒, 年八十餘(7) 。史兆鬥所撰《致身錄》,記載其先祖史仲彬以侍書隨建文帝從亡事。是明萬 曆中出現的一部偽書,同時也是明代第一部以史仲彬為建文從亡之臣的私史(8) 。蓋取「事 君致身」之義而名之,以表彰從亡諸人的忠義之行(9) 。是書為綱目體,共計十八條,後 附仲彬之子史晟識語。其記事起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迄洪熙元年(1425),共計二 十八年間的史事。據傳,此書系焦竑得之于茅山道書之中。 然而,《致身錄》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存在的歷史、社會、文化等多種 背景。總的來說,它的出現,是以下幾種因素所造成的結果。 一、建文朝政的史書闕筆,是 《致身錄 》產生的歷史根源。 史仲彬生活的時代,正處於明初的六十年。這六十年中,發生了明代歷史上有名的 「靖難之役」。此後,建文帝不知所終,民間傳言,或自焚宮中,或遁亡於外。朱棣上 臺後,極力掩蓋「靖難」之本來面目。他一方面施行嚴刑峻法,對高談闊論此事者,大 肆彈壓,藉以鉗制民眾之口。史載朱棣進駐南京後,大肆搜捕「逆黨」,法令苛嚴,以 至「坐奸党死者甚眾(10) 」。至永樂四年(1406),鑒於民間紛紛傳揚「靖難」、「革除」諸 事,又嚴「申誹謗之禁(11) 」。清代學者邵遠平稱:「當日文皇之暴,甚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