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环坳陷北段
奥陶系地层特征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从岩石学特征、电性特征、古生物组合入手,本着面向现场,特征明显,易于掌握,便于工作与操作的原则,在对桌子山区露头剖面、黑山剖面、天深1、鄂7井、布1等7口井奥陶系地层、电测等资料认真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天环坳陷北段奥陶系地层划分方案。
主题词:天环北段 奥陶系地层 岩电特征 对比划分
前 言
本文研究的天环坳陷北段西部缘断褶带,东靠伊陕斜坡,北起布里克背斜,南邻中央古隆起,面积20000多km2。
八十年代,先后在该区钻探了天深1、天1、天2、李1、李华1、布1等六口井。其中4口井钻穿奥陶系,2口井钻达下奥陶统桌子山组下部。1996年,我局在布里克构造与李华台构造之间的芒罕吐庙构造上布了该年度唯一的一口区域探井----鄂7井。该主要目的层是下古生界奥陶系。尽管该区先后钻过6口井,前人曾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区做过大量划分工作。据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基本解决了西部大的地层划分问题。但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奥陶系各组的划分还存在很大争议,分层依据各异,所划分的各组界线各不同相同。这就给地层对比,各组界线、气层、储层井深位置预测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圆满完成鄂7井地质任务,首先要提高预测准确性,必须在钻达主要目的层奥陶系之前拿出我们自己的分层方案。为此,本人系统收集了西安地质调查处于1956年编的《桌子山东麓地质图》、《综合柱状图》、杨希荣等主编的《陕甘宁盆地西部地层简编》、《宁夏区域地质志》以及局研究院等单位有关西部地区的研究成果,仔细复查了天深1井等6口井的岩心。选择沉积稳定、地层出露全、化石保存完整,前人曾仔细、深入研究过的桌子山、黑山露头剖面为标准剖面,从岩性组合类型、电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组合入手,把天深1井等6口井资料与桌子山、黑山剖面逐一分析对比,本着以化石确定时代,岩、电特征标志划分段界线,特征明显,易于掌握,适用现场,便于操作的原则,对天环坳陷北段各井奥陶系地层重新进行了划分(见表1、2),图2,制做了岩谱和镜下照片图版。在鄂7井录井过程中,依据这一分层方案成功地预测了奥陶系各组界线,储层位置,寒武系风化壳,收到良好效果,验证了该方案的适用性。不仅为圆满完成鄂7井地质任务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减少了循环次数,为缩短建井周期做出了积极贡献,如克里摩里组底部孔洞段、桌二储层段、寒武系风化壳都一次循环到位,准确取上岩心。
一、地质演化简史
本区下古生界,是在中上元古界风化残积地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晚寒武世抬升暴露,从而缺失了奥陶系冶里组、亮甲山组地层,并剥蚀了上寒武统部地层,造成寒武系、奥陶系之间平行不整合接触。早奥陶世三道坎期,该区处于平缓西倾斜坡上倾方向,祁连海由西南方向侵入本区西缘,天池~布里克一线以东未接受三道坎期沉积。桌子山期本区处于稳定沉降阶段,祁连海与华北海连通,沉积了一套较纯的广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早奥陶世未期,鄂尔多斯中部,东部随华北地台海退成陆。而本区则在祁连海槽和西缘同生断层的控制下沦为盆地边缘斜坡和深水海盆地相,形成了一套暗色与浅色搅混,呈花斑状的碳酸盐岩与泥页岩互层沉积及以泥页岩为主夹碳酸盐岩的沉积地层。本区天深1、李华1、鄂7、布1井一线西测广泛沉积了中奥陶地层,向东逐渐缺失。中奥陶世未,隆起为陆,结束了早古生代海相沉积的历史,整个奥陶系地层呈西厚东薄,顶部层位西新东老(见图3、4)。
二、天环坳陷北段奥陶系地层对比与划分
本文讨论的奥陶系地层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和东部只有下奥陶统,在盆地南缘上、中、下奥陶统沉积都有,中部、东部及南部岩性特征古生物组合一致,岩性横向变化莫测不大,沉积旋回明显,地层便于对比。在盆地西缘虽有中奥陶统、下奥陶统,但自西向东残缺不全。其岩性特征、古地貌组合与东部有很大差异,并有一套独立的地层系统和名称,自上而下,依次为中奥陶统蛇山组、公乌素组、拉什仲组、乌拉里克组;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桌子山、三道坎组、亮甲山组、冶里组(见表1、表2)。由表可见,本区缺失中奥陶统蛇山组、公乌素和下奥陶统亮甲山组、冶里组,故本文仅就上奥陶统拉什仲组、乌拉力克组和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桌子山组、三道坎组古生物组合、岩性、电性特征等自上而下依次叙述如下:
中奥陶统拉什仲组,厚0~311m (残余)。
主要岩性:上部为灰色、灰绿色及黑色泥(页)岩与砂质泥灰岩互层;下部为薄层状灰色夹灰绿色灰质砂岩。砂岩上细下粗,底部为砾岩,含有大量笔石、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
本组内浮游动物Pseudocclima cograptitus seharrnbergi(夏氏假栅笔石),Nemagvaptus graeilhs (纤维丝笔石)等笔石与底栖动物Bim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