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革命根据地与相关诸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赣革命根据地与相关诸人

湘赣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简介   位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亦称湘赣苏区。1929年1月,红军第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各县赤卫队,在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特别委员会领导下,经过两年的斗争,扩大了根据地。1931年7月,中共湘东南、湘南两特委和西路、南路、北路 3个分委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将所辖的赣江以西地区合并为湘赣省。8月1日,中共湘赣临时省委在永新成立,王首道任省委书记。10月,中共湘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和湘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莲花县花塘村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共湘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王首道、任弼时先后任省委书记,袁德生、谭余保先后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委、省苏及省直机关均驻永新县城。至此,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它包括赣江以西、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的广大地区,约20余县,人口100余万。此后,省委和苏维埃政府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发动群众,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并建立了永新、宁冈、莲花、上犹、崇义等十几个县苏维埃政府。1932年2月,湘赣革命根据地红军独立第1、第3师合编为红军第8军,由李天柱代军长,王震代政委。1933年6月,任弼时任湘赣省委书记。同时,以由红8军改编的红17师和由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调来的红18师在永新组成红六军团,任弼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1934年8月,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军团政委。随后红六军团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的率领下,撤离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湘中转移,留下部分红军在湘赣地区坚持游击战争。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可靠的西部屏障和巩固的战略侧翼,同时也是沟通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桥梁。 历史   湘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地区革命斗争基础上,于1930年2月至1934年8月建立发展起来的,是既井冈山根据地(1927年10月-1930年2月)后的第二个根据地。   根据地位于赣江以西,株萍铁路和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湘赣边界,包括湖南的茶陵、攸县、酃县、醴陵、耒阳、资兴、郴县、桂阳、宜章9个县及长湘区委,江西的永新、宁冈、莲花、安福、遂川、吉安、萍乡、新余、宜春、峡江、分宜、上犹、崇文、万安、信丰、大余等16个县,共计25个县,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基本苏区人口100余万。境内山高林密,水网交织,南北走向的罗霄山脉,横卧于湘赣两省边界。连绵不断的崇高峻岭,险要的地势,丰富的物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游击战争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边界人民饱受军阀豪绅士匪的残酷压迫蹂躏,陷入苦难深渊。工农群众富有强烈的反抗斗争精神,早在大革命时期,就经历了革命斗争的洗礼,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在各地普遍开展。大革命失败后,湘赣边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曾经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赣西面、湘东南地区,也风起云涌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相继建立了革命武装和苏维埃政权,为湘赣革命根据地形成奠定了牢固基础。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   1930年2月1日,在中共广西前委和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领导下,中共左江军委策动俞作豫率国民政府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发动龙州起义,所部编为红八军。初始编制为:军长俞作豫、参谋长宛旦平、政治部主任何世昌。下辖三个纵队,纵队长分别为何家荣、俞作豫、王飞虎;第一、二纵队政委分别为潘裕明、涂振农;全军共约2000人。 红八军(龙州起义)   1930年2月1日,在中共广西前委和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领导下,中共左江军委策动俞作豫率国民政府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发动龙州起义,所部编为红八军。初始编制为:军长俞作豫、参谋长宛旦平、政治部主任何世昌。下辖三个纵队,纵队长分别为何家荣、俞作豫、王飞虎;第一、二纵队政委分别为潘裕明、涂振农;全军共约2000人。   1930年3月20日,新桂系以优势兵力突袭龙州,红八军军部和第二纵队迎击后突围,转战桂南各地。到达钦县(今钦州市)南间圩时,俞作豫率30多名党员政工干部离开部队到香港寻找党组织汇报,余部由营长刘定西带领,后被军阀收编。第一纵队奉命攻打盘踞靖西县的郑超叛军时得知龙州被围,回援不及,遂按邓小平的指示转到右江地区与红七军会合。在纵队党委书记、参谋长袁也烈等率领下,在滇桂边、黔桂边转战半年,行程数千里。   1930年10月下旬,红八军余部100多名干部、战士在凌云县与红七军会师,后编入红七军。 文物   1963年,广西省龙州县龙州镇新街的红八军军部旧址、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在红八军军部旧址、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基础上,落成红八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