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状元办厂
据统计,清朝共有113名状元,但在现在仍为大家传诵,达到家喻户晓程度的没有几个,张謇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个。在20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发起最受爱戴的现代名人投票活动,张謇得票最多,名列第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张謇越发大红大紫,被誉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下海经商的状元”。张謇国际学术讨论会开了五次之多,专著出版多本,探讨张謇生平、思想的文章用汗牛充栋也不过分。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在1894年以前,他和那时中国成千上万的读书人走的是同一条道:读书——科举,期盼状元及第,好光宗耀祖。为了这一梦想,从小考到大魁,张謇奋斗了整整27年,张謇中了状元,本以为可以在这年7月,爆发了
中日甲午战争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当赶到家中,跪在父亲遗体之前未能亲自侍奉老人仰天悲号。清醒地看到:九仞宫之内,并不是他的用武之地,金榜枉题名,空负凌云志,与其做无为之,还不如作一点点对国家和社会都有用之事。11895年,张謇代鄂督张之洞撰写《条陈立国自强疏》,在该疏中,张謇批判了那些把西洋的富强看成是“以兵立国”和“以商立国”的“皮毛之论”,指出“外洋之强由于学”,“富民强国之本在于工”。中国倘若真能“广开学堂”、讲求人才,劝工惠商、振兴实业,则“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该疏实际开张謇以后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之先声。如果说甲午战败以前张謇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还是零星的、停留在口头的,那么,经过甲午战争的刺激,张謇终于从理论走向了实践,与此同时,他的思想也成熟了。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张之洞呈请清政府委派张謇、陆润庠、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招商办厂,抵制日货,张謇不仅欣然领命,而且一直努力到他人生的最后一刻。而与他同时领命的陆润庠在苏州办了个苏纶纱厂后又回到北京做官去了,丁立瀛在镇江则更无所作为。张謇好不容易中了状元,做了翰林院修撰的工作,可谓仕途一片光明,而他却走入向来为士林鄙夷不屑的商人之列,这其中的根源主要在于他所遭遇的时代。《马关条约》签定后,列强对华投资合法化,帝国主义掀起了对华投资狂潮,据统计。从1895年到1914年,列强对华投资总额约42.56亿元,其中产业资本为10.21亿元,大大超过了同时期中国的工业化资金(1895——1914年中国设立的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本国工矿企业549家,投资总额12029.7万元,还不到同时期列强对华产业投资总额的八分之一)。张謇看到中国原料在中国办厂,又将产品销售给中国牟取暴利,十分痛心。他说:“捐我之产以资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1877年开始就年年入超,甲午战败后的1896年便达7150.8573万海关两,到1902年中国入超额竟突破一亿海关两。对此,张謇不无忧虑地说:“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卮,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每年输出,以棉货一项论,已二万一千余万两,铁亦八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犹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在进一步研究了海关关册后,张謇发现在中国进口货物中,棉和铁两项所占的分额最大。为什么呢?张謇认为这是因为“棉铁为国家基本工商业。”棉事关人民衣食所需,中国人口达四万万之多,倘若“衣食所资,事事物物,仰给外人,虽欲不贫,乌可得也?”“钢铁事业为各种工艺之母”,“欲兴实业而无制造农工器之铁,则凡营一事,无一不需购自外洋,殊非本计。”他认为,中国只要牢牢抓住这两项,便“可以操经济界之全权”,有效地抵御列强经济侵略。棉铁主义就是张謇实业救国的基本主张。为了救国,为了倡导实业救国的思想,实现他“欲为中国伸眉,书生吐气”的志向,他以状元的特殊身分,“溷秽浊不伦之俗”,“伍生平不伍之人,道生平不道之事”,毅然下海经商,走上状元办厂的道路。因此“办实业”对于张謇来说并不是一个偶然的想法,而是时代赋予张謇的使命,是张謇顺应历史潮流做出的正确选择。
要开设工厂,首先是资金问题1896年春夏之交,张謇以状元公的身份奔走于海门上海等地,得到沈燮均潘鹤琴刘桂馨、郭茂之等的支持,组成了一个筹建纱厂的董事会,开始筹集资金。上海的股东当年上海股票风潮,“谈股色变”张謇,张之洞求援张之洞非常支持,答应给予部分“官助”,以筹为主。矢志努力,得到好友沙元炳及父老的支持,化险为夷,筹到了办厂资金第一批原料棉花也只能维持半个月的生产,无奈之下,只好给上海招商局督办盛宣怀写信求援我写给盛宣怀的信几乎是每一个字都是含着眼泪写的。盛宣怀答应投资,可就是迟迟不予兑现。张謇催款盛宣怀佯称正在筹集,要张謇为他写字。张謇不辞劳苦,踏踏实实给他写了两个月,气得张謇跑到黄浦滩头,望着昏黄的江水,真想一跳了事!回到南通张謇想到了得知张謇动用这笔钱,百名秀才聚集到了县衙门口要向张謇讨还公道。人家来找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