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实践课——黎平苗族剪纸-民族服饰博物馆.PDFVIP

我们实践课——黎平苗族剪纸-民族服饰博物馆.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实践课——黎平苗族剪纸-民族服饰博物馆

们实践课——黎平苗族剪纸 撰稿人:刘育红 还记得我们在田野考察中采访过的贵州黎平苗族剪纸吗,这一次我们把杨 金秋老师请进博物馆,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剪纸实践课。 荀子有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 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在学习中听说比不听好,见到比听 说好,知晓比见到好,实践比知晓好,学习的最终就是实践,实践了,就明白 了。还记得我们在田野考察中采访过的贵州黎平苗族剪纸吗,这一次我们把杨 金秋老师请进博物馆,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剪纸实践课。 与杨金秋老师的初次相识是在2016 年暑期,当时我们正在对贵州凯里市的 民间手工艺品市场进行田野考察。杨老师在照顾自己摊位的同时,忙里偷闲正 在做着剪纸,她熟练的手艺立即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 杨老师不仅技艺高超,而且性格开朗,特别好沟通,她大方地接收了我们 的拍摄采访,展示手艺的同时毫无保留地解答各种疑问。 黎平苗族的刺绣十分精美,下面以传统背儿带的背带盖为例。背儿带是苗族妇女最 高等级的绣品,满满寄托着母亲的美好祝愿。 黎平苗族刺绣之中无论是贴布绣还是平针劈线绣,都需要以剪纸做为底样,在上面 贴附面料或者施以彩线。 虽然开始时只是短短的一面之缘,杨老师却跟我们成了朋友,并且在一 多之后应邀来到北京,走进民族服饰博物馆,亲自教授学生们苗族剪纸技艺。 杨金秋老师来自贵州省黎平县水口镇,当地苗族服饰喜爱使用亮布,即用 植物蓝靛将棉布染至接近黑色的深蓝,然后用羽毛蘸着鸭蛋清涂刷面料表面, 经过反复晾晒和捶打,令普通的布料变得挺括有光泽,做出的衣服轮廓支翘, 发亮,并且随着身体的动作沙沙作响。 穿着盛装过程的第一步是打上深蓝色绑腿,绑好之后垂着的天蓝色系带也有 讲究,可以从打结的长短判断出穿着者是未婚还是已婚。 然后围上素黑色的及膝百褶裙并系上菱形围兜。 围兜的上部有漂亮的传统刺绣装饰。 对襟上衣的门襟与下摆边缘也饰以同样风格的刺绣,银色的绣线与亮布搭配,效果 十分亮眼。 搭配民族服装的传统发型是在头顶绾起发髻,然后插一把梳子,并没有特别 夸张的头饰。 开始上课之前杨老师十分郑重地穿起盛装,她对自己民族身份的归属感与自 豪令人感动。 课程开始,杨老师首先剪了一朵简单的小花。 同学们纷纷动手模仿,各种作业交上来之后,杨老师才揭晓说这只是“热 身”运动,让大家感受一下剪刀,并且把手指活动开。 然后开始教授稍 复杂一些的图样,同学们的兴致很高,模仿的效果也有模 有样。左侧是杨老师的作品,右侧是同学们的作品,怎么样,上手很快吧。 接下来的课程逐渐深入,杨老师手上的剪刀行走如飞,一张剪纸转眼就完成 了。 同学们们在简单模仿的同时,也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将其发展成连续 图案。 杨老师的作品 同学们的作品 仔细观摩杨老师剪纸的过程,她拿起一张纸会毫不犹豫地剪下第一 剪,无需任何思考与设计,流畅的曲线像水一样自然而然地从剪尖下 流出来。剪至中途,她会拿着作品端详片刻,思忖一下后面的造型, 然后根据余下的纸面形状迅速在脑子里画出图样,接着连续不断地剪 完整幅作品。 杨老师的肯定令大家信心倍增,同学们已经越来越熟练了,复杂的图 案也可以驾驭。 苗族剪纸的纹样虽然变化很多,但特征十分鲜明,杨老师特地剪了一幅 “老 花”赠送给博物馆,这就好比一本无字的教材,可以由此学习最基础的技 法,并且在此基础上继承创新,苗族人民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在没有文字的情况 传承手艺的。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杨老师倾囊相授,在现场又创作出了多件作品。 杨老师的精湛技艺和耐心示范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大家抓住这难 得的机会练习得十分投入。 虽然技法还很青涩,但大家还是表现出了良好的领悟能力。学生们的部分课 堂作业展示: 课程的时间有限,但是我们对民族服饰手工艺的追求和热爱是无限的,这一 次与杨金秋老师依依惜别,我们还会再次投身到我国西南地区的田野考察中 去,相信不久之后还会与她在贵州相见。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